不抓狂,教出好孩子(3)

教养守则 :不要唠叨不休,但要坚定口气!
理察.田普乐 译/游绣雯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ads-->
我最近读到一篇有趣的报导,研究“唠叨”这件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此事向这些研究人员讨教)。他们发现,如果你对人唠叨不休,不说还好,一开始唠叨,别人其实反而不会去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

所以,在不唠叨的情形下,如何让孩子做事?嗯,唠唠叨叨的口吻,会令人心烦意乱,这就是为什么唠叨如此令人厌恶。而且当唠叨变本加厉时—─遵循教养守则的父母,请千万自制—─你会叨念起孩子的性格,而不仅是孩子的行为。

所以,“你没有关门。”是一项合理的指责,而“你从来都不关门。”就是一种唠叨。更糟糕的情况是严厉谴责孩子天生的性格:“你从来都不会替别人着想”,“你就是笨手笨脚”。如果你这样对待儿女,你会害了他们,而他们是无辜的。

然而父母实在不需要用这种令人厌恶的口吻,或者做人身攻击。父母应该做的只是,用坚定的语气要求孩子,然后让他们清楚知道,如果他们不照要求做,会有什么后果。就像这样:“请你去做功课,如果六点之前没有把功课做好,我就得把电脑关掉,直到你做完功课为止。”然后,六点以前都不作声,届时有必要的话,就关掉电脑。如果这是你的标准步骤,不用多久,孩子就会了解,你不是在开玩笑。

有一次我到友人家午餐,我们要用餐的餐桌桌面上放满孩子的玩具、画纸、糖果、乐高、扑克牌、废纸。我开口(有点忐忑不安)要帮忙清理桌面。“喔,不用。”主人说,“没有必要,孩子会清理。”我心想,孩子忙着在做别的事,她怎么有办法在烫青菜的水开以前,叫孩子把桌面清理干净呢?但是女主人走到厨房门口,用愉悦的口吻说:“十分钟内,餐桌上的东西就会被清到垃圾桶啰。”显然孩子已经习以为常—─而且他们以前已经很清楚,妈妈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所有的孩子马上都聚集过来,五分钟后,桌面已经清理干净,可以上菜了。不用唠叨—─妈妈只说一次,而且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们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后果会如何。

关于唠叨,还有些值得一提的事。头几年的时间,孩子虽可以胜任某些工作,但是期望他们自己记得去做,并不合理。所以与其生气孩子又忘了喂小仓鼠,很想数落他们一番,还不如用让大家都愉快的方式处理。孩子负责喂小仓鼠,但提醒他们喂食的工作则是父母的任务。现在,你只需要有人对你唠叨,提醒你要记得叫孩子喂宠物鼠就好了。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人们有时候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情生气,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引发冲突。而为人父母者对于孩子的生气,往往会感觉很棘手。现在,有专家分享了有效的解决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气时说一句短语,他们马上会镇定下来,无论他们年龄多大都是如此。
  • 众所皆知,听古典音乐有益身心健康,坊间也有出售一些专门供孕妇播放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最近墨西哥的一项研究发现,让胎儿听古典音乐可以让他们的心率变得很平稳,可能有助于他们的发育。
  • 孩子总是爱拖延?家长可用4C原则陪伴孩子去累积正向经验。
  • 在废弃的童子军营地抚养在家上学的孩子意味着永远没有干净的双手——因为他们要建造小木屋、树桩日晷,以及在小溪边钓鱼。
  • 英文谚语说:“笑是最好的良药。”但笑还有其他的好处。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种很好的育儿工具,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因此,有时候父母跟子女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错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