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500彩票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放下身段 亲子更麻吉(下)

杨俐容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给父母的——爱青少年守则:要管、要放、要欣赏 不黏、不弃、不啰嗦

●要管、要放、要欣赏

大事一定要管。如果大事不管,青少年会觉得,“你根本就拿我没办法”或者觉得“你不想要我了”。但管大事之外,父母也要学会“放小事”,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有成长的空间。

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这需要透过优质沟通和孩子建立共识。建议父母,持续关切孩子的生涯兴趣、设定两性交往尺度,明白掌握几项重要价值观如诚实、正直等;至于跟孩子生活相关的细节,如:跟朋友聊什么,喜欢怎么穿着,只要不对别人构成困扰或违反社会规范,这些小事就随他吧。

每一代的青少年都有他们专属的文化,包括用语、穿着等,也许父母看了不怎么顺眼,听起来不怎么顺耳,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最好不要管。

孩子的世界拓展了,会带给父母新的冲击,有些冲击让父母不舒服,但也有些冲击会带着父母开拓视野。例如他们念书所获得的许多知识,已经慢慢超越父母过去所学习的。

当青少年聊到课堂上或生活上学到有趣的事物时,父母能否调整心态,从“施者”的角色转换成“受者”,真心赞叹孩子的成长,是决定亲子关系会日渐亲密或渐行渐远的关键因素。

父母一句:“你好棒喔!可以告诉我这么多知识。”甚至在看到孩子能力增长时,主动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有些事爸妈要放给你自己作主。”这种欣赏的态度会带出孩子的独立自主及自信自尊。

《亲子天下》杂志针对国中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国中学生最主要的烦恼”高居排行榜前四名的分别是“课业或生活压力好大”、“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不满意自己的外貌或身材”、“父母对我的要求或期望太高”。结果显示青少年普遍自信不足,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还需多多加油,学习以鼓励与欣赏,而非指责与批评的眼光,来看待青春期的孩子。

●不黏、不弃、不啰嗦

青春期孩子对同侪的情感需求愈来愈高,对父母的需求则慢慢降低。即使和父母的感情很好,遇到同侪时,也会想撇开原本和父母牵着的手。不想让同侪看见,只是因为想获得同侪的认同,而不是因为不再爱你。

父母如果能体认,适度拉开和父母的距离是青少年独立的必要条件,也是父母卸下部分的照顾责任,重新享受自我的契机,也就不会有失落感,以致于一直想黏在孩子的身边。此外,不管有多大的冲突,多么的受伤,都不要放弃青春期的孩子,这非常重要。

即使还没有摸索出双方都觉得安适的亲子互动模式,仍然要传达你对孩子的爱与关怀,例如,你可以告诉孩子,“我也觉得很挫败,不知道要怎么办。可是我还是很希望能够和你一起解决问题,让你过得比较快乐。”青春期的孩子还没真正成熟,内心也还有脆弱之处。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多半来自别人怎么对待他,如果他感觉自己是被放弃的,那么他也会放弃自己。

青少年最讨厌父母啰嗦,尤其父母所说的几乎都是耳熟能详的道理,他会觉得“我早就知道了,为什么还要一说再说”,要做到不啰嗦,就要学习良好有效的沟通方法,必要的时候,可以征询专家的意见。

给青少年的——爱父母守则:不批、不斗、不赌气、 要信、要说、要负责

儿童阶段,父母是掌握亲子关系的关键人物,青春期的孩子逐渐迈向成熟独立,面对亲子关系,也开始要担负一些责任。

●不批、不斗、不赌气

青少年的认知快速发展,对很多事情自然带着批判,但青少年要了解,父母是平凡人,也需要人性关怀,别老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坊间提倡父母和青少年做朋友的主张颇多,却极少有人提醒青少年,学习以对待朋友的方式来对待父母。青少年必须试着别跟父母赌气,因为赌气就会关闭沟通的大门,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青少年也该学习如何和父母好好沟通。

●要信、要说、要负责

要相信多数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虽然他们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好、最适合的。相信父母爱的信念会带给青少年很大的力量,即使遇到冲突挫折,也愿意努力突破。

学习对父母说出你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如果觉得当面说不自在,用写的或其他表达方式也可以。

青少年争取自主、争取独立,相对的就必须要尽责任、能承担,父母才会把权利给你,这是一体的两面。你愈负责,就愈能跟父母争取到独立自主的权利。

有人说:“青春期是人生最狂飙也是最困难的一段旅程,而做青少年的父母可能是唯一更艰辛的经验。”青少年追求独立的过程必然冲击儿童阶段稳定的亲子关系,这当中的波澜起伏总是让做父母的如履薄冰,但许多研究都指出,这个看似艰辛的课题,其实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每个青少年的特质虽然不同,但是陪伴他们成长的态度和方向,却是大同小异的。父母如果能够放下身段,以接纳、尊重与欣赏好好的陪伴青少年,就能够帮助他顺利度过这个人生历程。

这个阶段的父母亲看到孩子的世界正在开展,也开始要面对自己成年期的最后阶段。青少年也要了解,当自己逐渐长大,就意味着父母即将结束他们在成年期最重要的任务——“养儿育女”,也是父母面对年华老去、特别容易感伤的时刻。只要有这个了解,青少年对待父母就比较能够和颜悦色。

青春期的亲子关系需要双方共同营造,如果青少年和父母都能够试着跳脱自己的角色来看待对方,了解彼此的生命历程,互相关怀与支持,在这一路前行的旅程中尽管崎岖难免,仍然可以是一段很棒的旅程。

(采访整理∕蔡珮瑶)转载自亲子天下双月刊,天下杂志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一边谢谢阿烈,一边协助他穿鞋离开。大家心里都忍不住嘀咕,这个阿烈,真的是四个月前那个动不动就发脾气、要打人的阿烈吗?
  • 十四岁儿子,一进家门扔了书包,就赶着出门跟同学打篮球,孩子比较爱同学、不像小时候那么爱我了?孩子都不跟我讲心事了,他会不会背着我做出不好的事?我能不能偷翻他的书包?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人们有时候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情生气,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引发冲突。而为人父母者对于孩子的生气,往往会感觉很棘手。现在,有专家分享了有效的解决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气时说一句短语,他们马上会镇定下来,无论他们年龄多大都是如此。
  • 众所皆知,听古典音乐有益身心健康,坊间也有出售一些专门供孕妇播放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最近墨西哥的一项研究发现,让胎儿听古典音乐可以让他们的心率变得很平稳,可能有助于他们的发育。
  • 孩子总是爱拖延?家长可用4C原则陪伴孩子去累积正向经验。
  • 在废弃的童子军营地抚养在家上学的孩子意味着永远没有干净的双手——因为他们要建造小木屋、树桩日晷,以及在小溪边钓鱼。
  • 英文谚语说:“笑是最好的良药。”但笑还有其他的好处。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种很好的育儿工具,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因此,有时候父母跟子女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错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