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3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行健菲律宾三描礼士省特稿)1998 年从台湾南渡到菲律宾的黄禹靖,以高价值有机蔬果为他落脚的乡镇带来了生气,被当地人封为“地下乡长”。一个外国人独力把一座暮气沉沉的乡村活络起来,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在黄禹靖(Johnson Huang)抵达之前,三描礼士省(Zambales)卡斯提列荷丝镇巴莱拜乡(Balaybay,Castillejos)是一座典型的菲律宾乡村,除了几十户农民的日常耕种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经济活动可言,更遑论就业机会。
如今,乡中已有约70人在黄禹靖开创的菁菁蔬果农场工作,从事高价值有机蔬果的耕作、行销。
每天有大约一至二吨的20多种高价值有机蔬果,如莴苣、菠菜、番茄、胡椒、辣椒、茄子及秋葵等,从巴莱拜乡运到大马尼拉地区的超级市场,由于这些农作物完全没有使用化学杀虫剂或化学肥料,因此很受健康意识逐渐抬头的首都区居民欢迎。
令人惊讶的,黄禹靖在台湾从来没有下过田,怎么会一头栽进蔬果种植呢?大学主修动力工程,在随兄长来到苏比克湾之后,原本要留在哥哥的百货公司购物车及购物架工厂帮忙,但是有一次开车经过附近的卡斯提列荷丝镇时,因看到一片绿油油的农地而勾起对台湾的怀念,兴起何不留在这里种菜的念头。
黄禹靖当时先用一年1万披索的价格租下巴莱拜乡一公顷的农地,开始试种非传统蔬果,不久后他发现,事情没有想像中的容易。在创业之初,他得在农地上施撒大量有机肥料,让被火山爆发的火山灰所影响的土质恢复肥沃,此外,他投资了一大笔钱兴设灌溉系统、覆盖层、温室,购买杂交种子及其他输入项目。
在蔬果开始顺利成长后,市场通路又成了新的问题,三描礼士省的一般民众还难以接受高价值的有机蔬果,因此黄禹靖必须把产品卖到附近的苏比克湾工业区给台商及外商,以及远在100公里外的马尼拉。
多年的辛苦耕耘总算有了代价,黄禹靖的菁菁蔬果农场步上轨道,种植的农产品种类一年一年增加,2002年他另外租下了10公顷土地以增加产量,即使是这样,他的产品还是供不应求,除了目前固定供应的两家连锁超级市场之外,菲律宾第三家大型连锁超级市场的采购代表也登门拜访,但因生产力已经饱和,只好答称“下次有机会再合作”。
除了农耕之外,黄禹靖在农场外开设了一家有机蔬菜主题餐厅,许多马尼拉居民为了品尝新鲜蔬菜,还会特别开车一个半小时北上卡斯提列荷丝镇。
黄禹靖表示,菁菁蔬果农场的成功在于人员的管理,以及不断追求进步的种植技术。为了鼓励提高生产力,他把员工每10人分成一组,每周比赛生产量,胜组可以获得汽水、点心的奖励,虽然汽水和点心不是什么贵重的奖品,却给了员工一份成就感。
每六个月评比总成绩,最佳小组可获相当于一个月薪水的奖金,最近胜利的小组,在半年的时间里生产了80 吨的农作物。
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却丝毫没有老板的架子,给员工的薪水高于法定最低薪资,依法提供其他福利与津贴,员工家中发生事故时主动关心,现年43岁的黄禹靖深受当地人爱戴,都拥护他当乡长,然而外国人是不准参选公职的,所以乡民只好退而求其次,把他封为“地下乡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