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历法的启示

李明一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古老的历法─天干地支蕴涵的奥秘让现代的科学家称奇与不解。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前十个字天干与后十二个字地支,按奇对奇偶对偶的规律一一配对,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共60个组合,以60为周期循环往复,又称“60花甲子”。它与现代历法相比的显着特点是连续不断,没有时间原点,上记千年历史,下望无限未来。中国现代学者虽然还不相信用天干地支算命(推八字),但是已经发现它可以预测江河水量的变化。

天干地支的精髓是10、12、60为周期,而60年周期是普遍的现象,包括江河水量变化和雨量多少等等。以长江洪水为例,从1827年以来的17次洪水,分别是1827、1849、1860、1870、1887、1905 、1909、1917、1931、1935、1945 、1954、 1969、1980、 1991、 1996、1998。

1887-1827= 60
1909-1849= 60
1931-1870= 61
1945-1887= 58
1969-1909= 60
1991-1935= 61

1870年,1931年和1991年相隔60、61,三次都是全流域性的。而1935年和1996年相隔61年,两次都是区域性的。而黄河的水量10年一个小变化,60年一个大变化。

为什么江河水量变化周期与天干地支周期如此接近呢?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能创造出蕴含深刻奥秘的历法呢?为什么是60年这个周期而不是其它呢?这是无神论的科学家永远也不能明白的,他们把这看成是自然现象。

之所以叫天干地支,祖先已经明示给了后代子孙:天主宰着地上的一切变化,天意不可违。中国古人非常敬神、敬天,认为天命高于一切,信仰正教,为人善良。古人相信人如果做恶,会带来天灾,天灾是对人的警告和惩罚;“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中国古人科学观的核心。人的一切科学与文化都是神给开创的。而现代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的仪器越先进探索到东西就越多,这是一种完全脱离了人的道德水平的、完全物化了的、错误的科学观。所以现在的人理解不了古人的对世界的理解。其实人类的道德才是第一重要的,它起决定作用,人类道德标准有多高,科技水平才能达到多高。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历为基础,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从黄经0起,每15为一节,每月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全年分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以后合称为节气。
  •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这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均可反映气候的变化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也有不同的反映.................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