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betway中文官网-betway中文开户-betway中文注册

竹韵美德

清言
font print 人气: 144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国的文人墨客、隐者雅士之所以喜欢种竹、赏竹、咏竹、画竹,甚者视竹为友,以竹为伴,是因为竹子的形意神韵之中,能够寄托君子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应有的可贵品质和情操。人们以物寓人,借以陶情励志,勉人励己。

竹子夏不畏酷暑,冬不屈严寒,伐后可复生,象征坚强不屈;竹子生于贫壤山石之间,四季长青,象征淡泊名利;竹子枝叶潇洒飘逸,象征清逸脱俗、翩翩君子风度;竹子高而直,象征正直;竹子的中间空心,象征虚心;竹子有节,象征要有节操;竹子柔而不折,象征柔中有刚、宁折不弯;竹子顶风冒雪,竹节显露,竹梢挺拔,象征高风亮节。

从古至今,咏竹、赞竹的诗文数不胜数,足可见人们对坚强不屈、重节气、正直、谦虚等这些品质美德的推崇和向往。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把竹比为贤人君子,他认为君子看见竹,就会以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质节操来勉励自己立德修身。他在《养竹记》中说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唐朝诗人张九龄《和黄门卢侍郎咏竹》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宋朝著名女诗人朱淑真《直竹》云:“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墨君堂记》赞竹云:“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元朝马谦斋《咏竹》云:“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

元朝杨载《题墨竹》云:“风味既淡泊,颜色不妩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竹画诗》云:“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以画竹闻名于世,他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称赞的还是竹。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中国古人认为,五行是产生自然万物本源的五种元素,一切事物的来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并与天道自然运行的五行法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shown)中国古代对物质的认识基本就是“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构成了宇宙中万事万物...............
  • (shown)“和”表达出和睦、和谐、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 “天人合一”是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是人追求的崇高境界,是传统理念的思想源泉和归宿。
  • 天人合一理念蕴涵于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人要达到与天通的境界,人必须要升华道德,达到更高的标准、以至佛道神的标准。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