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预测官网-彩票预测开户-彩票预测注册

呼拉!呼拉圈奇技了得!(组图)

采风 文/摄影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照片中的杂耍艺人来自北韩,她一次摇动半百个以上的呼拉圈。更妙的是,她的脚并不是踩在平地上,而是站在一个转动的圆豉边上,身上摇动几十个呼拉圈的同时,她必须同时保持全身力道站立在圆豉边上的平衡。


展开金色呼拉圈如凤凰展翅(作者摄影)

准备摇动呼拉圈。(作者摄影)


呼拉圈呼拉展开(作者摄影)

金色的呼拉圈笼罩全身展现十足功力(作者摄影)

距今数千年前,大大圆圆的圆圈环已经在世界各地成为儿童玩具。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各地随手可得的材料,例如葡萄藤或者是硬梗杂草做成圈环。据说在古希腊,人们会把圈环套在腰间转动,以收减肥之效。18世纪初期,西方航海家到达夏威夷,发现当地的呼拉舞和摇转腰间圈环的姿势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这种圈环玩具被称为“呼拉圈”直到今日。

1958年,美国玩具公司Wham-O的创办人理察‧纳尔(Richard Knerr)和阿瑟‧莫林(Arthur Melin)将塑胶制成的呼拉圈推出市面。这种呼拉圈广受欢迎,推出仅两年间卖出超过1亿件,因此,呼拉圈堪称1950年代最受欢迎玩具。

呼拉圈是在1960年代开始成为马戏团、杂技团的常见道具。其中俄国和中国的杂技艺人的呼拉圈技法层出不穷,广泛影响后代杂技艺人的表演。

在2002年,有名澳洲杂技艺人茱迪斯‧拉妮艮(Judith Lanigan),她也是专注于呼拉的圈研究者,她编排了悲剧《垂死的天鹅》(The Dying Swan),剧中用上了30个呼拉圈。

1999年5月25日:美国人肯‧科瓦茨(Ken Kovach),创下边跳弹床边摇转呼拉圈的之次数最多的纪录,在世界健力士世界纪录留下一页。

2000年10月28日:在台湾高雄市立中正体育场上2,290人同时转动呼拉圈3分钟,打破最多人同时转呼拉圈的纪录。

2005年6月4日:澳洲人卡莲娜‧奥兹(Kareena Oates)同时转动100个呼拉圈,所有呼拉圈回转3周,创下单人同时转动最多呼拉圈的纪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本玻璃技师钻研玻璃的特质,挑战玻璃功能的开发不遗余力...
  • 蚕蛾发出的讯号传导到与其头部相互连接的接收器,接着传送至车子的操控系统,从而操控车就会朝蚕蛾想去的方向前进。
  • 德国有一家名为S&V技术公司企业专门为动物患病动物,量身定制“隐形眼镜”。为动物配戴隐形眼镜,需要大费周章,么方便,而是一项,必须由受过培训的具有专业技术的兽医才能完成。
  • 哥伦比亚的动物收容所的狮子邱比特,因为喜欢饲育员多蕾丝对她又亲又抱,于是成为哥伦比亚知名的动物大明星。
  • 有二名英国威尔斯的男子列兹.派勒与劳伦.汤姆斯声称,他们正计划用羊大便做成的独木舟横渡英吉利海峡。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 过年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团聚、祭祖、祈福和欢庆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 人一生周期除了生死之外,成年和结婚、生子都具有人生阶段转换的重大意义了。所以在这些重要的日子,都留下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礼仪,丰富这些日子的内涵,同时也给予人丰厚的祝福!本文就来说说喜获新生儿的民俗礼仪。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