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艺术名人

【艺海漫游】古厝 陶艺家──许明香

一砖一瓦 重塑古迹新生命

【大纪元11月7日讯】

砖瓦因缘

许明香说:“之所以能够将砖块、瓦片做得唯妙唯肖,是因为放了很多感觉在里面。”而这份感觉甚至要追溯到还没出生以前。她表示,自己从事陶艺差不多将近20年,在这20年当中,都不了解自己的祖先有做过瓦跟砖。

直到6年前,许明香的父亲道出了这个秘密,原来许明香的先祖很早就建了一个窑,专门从事瓦片和砖块的烧造,许明香感慨的说:“当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对这一些砖块跟瓦片有这么深的感情,是因为我体内的因子,本来就是有那一份、那一个感动在里面。”

而使她连续3年获得台湾全省美展的前3名,并因此获得永久免审作家荣誉的作品也与砖瓦有关,那就是备受好评的“古厝系列”。也许就是因为血液里有着这份由祖先那儿传承下来的因子,使许明香在偶然的灵感下,发现泥土很适合拿来诠释古厝的沧桑美感,而且她还发现古人的智慧与精神,都能在古迹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于是她开始用心观察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许明香的古厝系列之一:宝成门。.

“古厝系列”作品包含四大件,分别为台北古西门(宝成门)、桃园大溪李腾芳古厝、新竹东门(迎曦门)、台南赤崁楼。其中“李腾芳古厝”始建于咸丰十年(1860年),这是清朝同治年间举人李腾芳兴建的大宅院,目前是桃园县唯一的二级古迹。

陶艺家许明香在十多年前造访这里时,对眼前这栋优雅的古厝感到惊艳,尤其古厝经过岁月侵蚀所留下的斑驳痕迹,更让她感动不已,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将它记录下来,因而有了这件古厝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许明香见到古厝倾圮,不知已被列为古迹,多年后重回旧地,看到整修后崭新的古厝,已与她当年所见全然不同,而她以陶土留住古厝的瞬间,现在更显得弥足珍贵。

另一座古迹则是现今已不存在的台北古西门(宝成门)。宝成门原位于在台北市西门町,之所以叫“宝成门”,是因为在门的中间有一条铁道,早期从大陆运来的物资都要经过这个门,有“宝来生财”之意。但是现在我们到繁华的西门町已经看不到这座城门了,而许明香如何把它再创造出来呢?

她说:“我是经过一些旧照片,还有一些文字记载,比如说它的材质:用石头,什么样的石材;它的砖、颜色,还有它的形式,就是照文字记载来做的。”这位与众不同的女陶艺家不但自己盖古厝,她还做了一整座的城门和城楼,藉由重达八十几公斤的陶艺作品,许明香确实认认真真的用她自己的方式将古迹记录,甚至是保存下来了。

画龙点睛

盖古厝点麻雀

许明香的古厝系列作品里,几乎都有麻雀,那是对时代的怀念,也是儿时最真实的回忆,还记得在夕阳西下的晒谷场上,农村的孩子们总是肩负着驱赶麻雀的任务,原来她对古厝之情与麻雀的印象是那么的深刻而难忘。有时她还会安排鸟儿们在打架,打得还很凶,或是正窃窃私语,谈它们生活之类的事情。这些生动的飞禽,不仅是许明香儿时鲜活的记忆,同时也为历尽沧桑的古厝注入了灵动的生命力。

仿真技术

许明香高超的仿真材质技法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定晴一看,明明是如假包换的木头、瓦片和砖块,但它们却都是陶土做出来的。特别许明香所做多是古迹,她说:“因为是古迹嘛!古迹就是有一点斑驳,如果太新了,你会觉得那个古迹没有了岁月的感觉。”于是她还必须把岁月的痕迹刻划出来。而当她正专注的一丝一丝刻出木纹质感时,仍不忘强调:“你看我在刻的时候好像一直刻、一直刻,其实我在刻的时候,一条拉过去是有轻重的,有轻重你才能表现出它风化的多跟少。”

她的着色方式是使用化妆土而不是釉药,因为如果使用釉药的话,这些深而有力的刻痕和线条就会被釉药盖住,而失去了古朴的味道。就是因为许明香细腻敏锐的观察,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情,还有对材质特性的充分了解,才使她能将岁月的痕迹很真实的表现出来。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所盖的陶艺古厝,屋顶上的瓦片并不是刻出一个样子而已,而是一片、一片贴上去的!难怪位于莺歌的富贵陶园馆长洪钰奇先生在面对许明香的作品时惊叹连连的表示:“这个历史的轨迹,有时候真的藉由艺术家的手,被呈现出来。”

陶艺巧思

虽然在技术上已经达到很高超的境界,但许明香却说:“其实一件作品它的技巧,都是日月累积的一个技巧,你说在创作当中,遇到什么样是最困难的?其实是你刚开始,要想到的那一个构思,如何去构想,要怎么样把它弄成一件最完整的作品,那个是最难的。”



许明香作品:仿木构建筑吊筒的香炉。.

因此我们可以从许明香的作品中发现很多从外观上看不出来的巧思。例如一个模拟自城楼屋檐下吊筒而做成的仿木作品,它同时也是一个可以焚香的香炉。而从外观看来是一座挂有“长松浩月”匾额的古厝,却是可以一件件拆解下来成为五把茶壶,而且里面的壶嘴也都做了蜂巢呢!



许明香作品:长松浩月横匾古厝,五把茶壶隐藏在里面。.

另外,在这里还能看到站在窗台上向下俯视的麻雀,许明香表示,“小窗户是要让它有感觉,有那么一点点的透空性,然后让它好像可以从那个地方去看到什么东西,所以我们才会安排一只小鸟从那里飞出来。”

许明香善于营造空间,作品极具戏剧张力。此外,因着这些巧思,还让我们体验到完全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把我的作品加上我们中国的那么一点点巧思,为什么呢?中国人就是喜欢那一个思维、那个很细微的思维。”许明香的这般精致巧思,充分展现了女性艺术家细腻体贴而灵巧的特质。◇

爱陶如子 夫妻情深

许明香的作品多是七、八十公斤以上,比一个壮汉还重,以一个弱女子,要做这么粗重的活,真的很辛苦,还好她有一位贴心且跟她一样爱陶的丈夫──李金生。

有着“大墩工艺师”荣衔的李金生是以花器和水景设计见长,两人年轻时同在莺歌的陶瓷外销公司担任陶瓷塑形的原型设计工作,累积了丰富的陶艺制作功力后,成功转型为陶艺家。

夫妻俩人在一起工作时间很长,还好丈夫是一路的扶持:“做陶艺的东西这么重,如果没有先生帮忙,像这么重也没办法进窑”,许明香很感谢的说:“先生功劳很大!”而李金生在烧制妻子的作品时,更是小心翼翼:“要是不小心稍微碰到,心就抽三下!真的好恐怖!真的好恐怖!”可见许明香作品的细致度和夫妻共同为陶瓷艺术付出的心血,而这份用心,相信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还能见证他们携手同心的美丽果实。@*



女陶艺家许明香与丈夫李金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