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1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俊谚台北28日电)正在攻读硕士的张雅期,克服了癌症的折磨,更热切的拥抱生命,挑战非洲第一高峰,并与同学热心募款,改善坦尚尼亚学童的卫生环境,近期则把爱留在台湾,帮助弱势小孩圆梦。
现在就读台湾体育大学休闲产业经营学系硕士班的张雅期,2008年8月随3名老师和8名同学攀爬非洲最高峰–吉利马札罗山和次高峰肯亚山,并协助改善坦尚尼亚学童的校园卫生环境。但是很难想像,她在出发1年前,才刚完成了化疗,克服了癌症的病痛。
2006年4月张雅期干咳了许久,并发现脖子有硬块,化验后确定是“何杰金氏淋巴癌”2期。她简直不敢置信自己年纪轻轻就罹癌。
“(化疗过程)到今天,我都还余悸犹存。”张雅期说,将近1年中12次的化疗,每次都让她难过异常,有一次化疗前的检验,还一度造成大出血、呼吸困难,经抢救才捡回一命。历经化疗的痛苦,病情逐渐好转之后,张雅期体悟到,人生不该浑浑噩噩,应及时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抱着这种想法,张雅期虽然原来只爬过台北市郊的象山,但在听说同学安排攀登非洲高峰,并到坦尚尼亚从事志工服务,做为最重要的一项学分功课之后,便决定她也要挑战自我,参加这个活动。
她先在台湾进行跑步、骑单车之类的运动,强化因为患病而变弱的循环系统及体能,并在合欢山、玉山等地进行攀高与攻顶的模拟。经过几个月的强化锻炼之后,张雅期才跟着同学远赴非洲。
然而企图攻顶植被稀少、坡度陡峭的吉利马札罗山,并非易事。张雅期说,6天跋涉的过程中,除了不能洗澡,她还得了严重的高山症,多数的时间感到头痛欲裂、想吐,晚上还畏寒。攻顶的前一晚,她甚至因为身体极度不舒服而情绪崩溃。
到了攻顶吉力马扎罗山的当天,她与同伴在半夜出发,走了快10小时、抵达海拔5400公尺处时,眼看距离登顶仅剩约1小时的路程,却因众人基于安全考量,还是决定放弃攻顶。
张雅期说,她“不会感到遗憾,毕竟登顶不是唯一目的”。她认为,攻顶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体验与学习。事实上,她们一行人下山后仅休息1天,接着又挑战非洲第二高峰“肯亚山”。这次终于成功登顶。
在非洲时,张雅期也转换角色,由曾经病痛缠身的受助者,转化为协助者。她们在出发前透过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联系上坦尚尼亚最大城三兰港(Dares Salaam)近郊的1所小学,得知全校400多名学童只有6间厕所,众人便决定要自行制作T恤义卖,将募得的新台币16万元,捐助对方,用来兴建6间厕所。
张雅期说,经过与当地人的互动,让她有了不同的价值观思辩。当地的教师看到像是数位相机之类的新奇物品时,都会直接问说,“可以给我吗?”这让她很惊讶,觉得老师的品格岂可如此。但是对方告诉她,当地资源稀少,主动争取并不可耻。这一番话又促使她反思,学会了包容多元意见,尊重个人差异。
回台湾后,张雅期与同学合力设计出记录非洲之旅的笔记本,并再次举行义卖,将所得的1/4捐给同一所学校,又将剩余款项捐给宜兰、花莲和台东的家扶分会。
张雅期说,值得一提的是,宜兰分会受扶助的青少年也藉由他们的装备补助款,透过自行规划,以21天的时间,挑战攀登喜马拉雅山基地营及进行社区服务,延伸了“体验教育”的精神。
现在已经取得体验教育助理引导员认证资格的张雅期,克服了癌症的病痛、勇于挑战自我,还将台湾的爱飘扬过海,传送到非洲的坦尚尼亚。她认为,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不敢冒险。她以自己勇于突破为例,告诉所有的人,只要有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平凡的平凡人。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 cna.com.tw/TW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