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孩子何必掉眼泪(23):让孩子自作自受
现代的父母常犯一个毛病,那就是为子女牺牲、服务太多,担当过多的责任,把孩子的错误后果全部往自己身上揽,父母扮演“擦屁股”的角色。这种做法使孩子不知道应为自己行为结果负责,养成任性胡为的个性,子女们学得“反正天蹋下来,有比我个子高的父母顶着,父母总是会替我的胡作非为“擦屁股”,如此管教子女的自然结果是养成任性、胡干、不知感恩、不负责任的孩子。
笔者经常挂在嘴巴的一句话:“太负责任的父母,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的孩子”,便是这个意思。当今的父母替孩子考虑太多:如早上叫孩子起床,以免上学迟到;叮咛孩子要吃早餐,身体才会健康;指导子女穿什么衣服,才不会冷到或热到;要求子女刷牙,牙齿才不会黄黄的,不受欢迎。
这种样样替子女设想周到,其子女根本不用费心思为自己的生活作规划,自然会造就成“不负责任的孩子”。换个方式说如果父母经常叮咛字女走路小心要注意窟窿楼梯,那么子女没有跌倒的经验,自然没有受到教训,可想而知:其子女走路一定永远不会注意地上的窟窿。
正确教养子女的方法是让孩子逐渐学习担负他自身应负的责任。譬如:把玩具放回原位,把换洗过的衣服放在洗衣篮内等等,这是学前阶段的儿童可做到的事。当孩子成长到可以阅读报纸时,看完的报纸收拾整齐,又是一种新责任。国小阶段的学生,可以给他一个闹钟,让自己起床,若他还不会读数字,可以为他设定时间,若已会看时间,则设定时间、自行起床应是他的责任。每天上学准备应带的文具及水壶也小学生应自行负责的事;假若小孩子无法负责,那么自作自受应是他应得的报应。
教导孩子负责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自然结果”另一个是“合理结果”。所谓自然结果是:一件行为后,会自然发生的后续结果。如忘带水壶→没水喝→口渴,这是连续性的自然结果。所谓合理结果是:由父母为某行为设定逻辑性的结果,此结果与该事件有合理的逻辑性关系,然后依原订的约束,执行其合理的结果。
例如脏衣服若放在洗衣篮内,由妈妈洗,若不放在洗衣篮内,则妈妈不洗,由小孩自己洗。解析: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洗衣服是妈妈的责任,但妈妈只洗放在洗衣篮内的衣服,把脏衣服放在洗衣篮内是孩子的责任。若脏衣服不入篮内,合理的结果是由孩子自己洗。
例一:行为:孩子上学忘带水壶。
处置:父母应拒绝代送水壶的要求,让孩子接受口渴的自然惩罚。(自然
结果)
例二:行为:小孩子不把玩具放回定位。
处置:将玩具丢到垃圾桶,并且拒绝再买新玩具。(合理结果)
例三:行为:报纸不放定位。
处置:警告三次,仍然不改,停订一个月。(合理结果)
例四:行为:不把脏衣服放入洗衣篮。
处置:由孩子自己洗。(合理结果)
例五:行为:不依规定时间前洗澡。
处置:衣服自己洗。(合理结果)
例六:行为:大专生重修。
处置:学费自己负责。(合理结果)
例七:行为:忘带文具到校。
处置:让他在学校受老师处罚。(合理结果)
例八:行为:吃饭时拖拖拉拉,吃一顿饭要一、两个钟头,让父母不胜其烦。
处置:每餐规定吃饭的时间,过了规定时间,将饭收起来并不准吃零食。(自然结果–挨饿)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