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历史总是重复着和平与战乱的循环,但人类好像永远无法记取惨痛的教训,从生到死,朝代更迭,纷扰争执似乎永不停息。然而,只有面对广大辽阔的宇宙与时空,人类才会慨叹自身的渺小和人生的无常。日月永驻、时光再来的梦想,永远是人类无法触及的渴望。诗人藉由文字抒发吊古忆昔的惆怅,也给予芸芸众生对于人生所为何来,人又为何而生的省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当孟浩然登上岘山时,所引发的便是这样一种思绪。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就算是及时行乐也对抗不了由生、老、病、死所支配的人间铁律。不过,在无奈面对人生百态之际,是否存在任何摆脱生死轮回的大道?
释子谈经处 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 残简圣君求
~上官婉儿.驾幸三会寺应制
从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的诗中,也能够看出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君王或大臣,对于古代的修炼经典也是十分重视与珍惜。成佛得道的概念自古有之,在民风纯朴的古代也是人人向往的目标。我们从李白的诗句里面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杜甫曾形容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或许,这就是对李白诗中所体现出的高超修炼境界的一种赞美吧!
余尝学道穷冥筌 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 壶中别有日月天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除了以上的梦仙诗之外,李白更在其诗《灵墟山》中言道:“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炼丹求道,跳脱世外,不正是许多为红尘俗事所苦的人们所追寻的境界吗?人哪,掉落人间就像坠入不见五指的五里雾中,早已忘却人生的真正目的是修炼。李白将返本归真的修炼内涵灌注于他的经典诗作里,也许藉由意境的传递,能够使人们再次回想起心中那点修炼的意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