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海南 七星彩 开奖-3a烦-双色球中奖金额

四书五经 今注今译 启动学术火车头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朱孝贞台湾台北报导) 时代进步白话文盛行,社会大众对文言文已渐行渐远。国家文化总会、国立编译馆、台湾商务印书馆合作将四书五经“古籍今注今译”重新出版。特于(11)日中华文化复兴节举办新版发表会,让先圣先贤的智慧旧理新用传承后代,回归人类价值观。希望对海峡两岸人民发挥引导作用。


今注今译之文渊阁四库全书(摄影: 朱孝贞/大纪元)

台湾商务印书馆副董事长施嘉明说,民国56年,董事长王云五,有感许多古籍文义晦涩,号召学着注译古籍并陆续出版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今注今译本。今年年初受国家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邀约重新编印“古籍今注今译”。他特别感谢总统马英九为该书撰写专文推荐。


仿古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全套三万多册价值三千多万(摄影: 朱孝贞/大纪元)

前政治大学王寿南教授表示,文化学术像火车头,不管绘画、音乐或表演艺术只是后面的车厢。火车要走的好,首先要火车头带的好。一个画画者如果没有文化素养只能称其为画匠而称不上画家。虽然学术的影响无法立竿见影但是需要永续经营。他特别请马总统勿忘了火车头。

总统马英九致词说,传统经典是先圣先贤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对一个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古文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将博大精深的知识,凝炼为言简意赅的文字;将复杂的人生经验,浓缩为一语道破的智慧。但这些典籍在大陆饱受文化革命的摧残,当时台湾正发起复兴中华文化。如今书中蕴含的哲理,不只启迪世世代代炎黄子孙,且远播东亚及世界各国。希望这些古籍的价值跨越时空,对21世纪两岸人民,依然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论语今注今译本整套(摄影: 朱孝贞/大纪元)

“古籍今注今译”全系列计划出版43种、68册。并出版仿古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全套三万多册价值三千多万。将来还会适时推出电子书,让海内外的青年学子可透过“古籍今注今译”了解中华文化内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宇宙中的生命是有等级的,体现在人间,人就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在中国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什么人该有什么样的享受,该用什么样的礼节;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对于熟读四书五经的皇帝及文人,都很清楚。不知道礼节的人,除非终老于乡野之间,如果出去行走社会或考取功名,说错一句话,也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 浩瀚宇宙无边际,星球运转有规律。地球围绕太阳转,自转公转不停息,稍微晃动分四季。阳光、水分、土壤加空气,各种生命得延续。叹万物之奥妙,惊人类之灵奇,艰苦卓绝渡过数次冰河期。此次温暖万余载,中华文明倒有五千年。世界四大文明前后继,光辉灿烂创奇绩,社会发展留规迹。共同发展多美好?偏偏落后族群竟把先进欺。三大文明被毁灭,只有中华文明延绵不停息。几经异族侵扰岿然不到,通化了异族,充实了自己。儒、释、道兼容幷蓄,形成中华文明共同体。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圣贤教诲,丰富多彩,世代相传,昌盛不息。
  • 三国时期有一位“丑妻”,颇为聪慧,即曹魏大臣许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图》。(公有领域)
    元稹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言其妇德;“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 《人日》一诗,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 上联:苍天有眼观迷世 下联:法理无私佑善良
  • 上联:敬天守道种福因 下联:积善重德结寿果
  •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主要是为了答谢皇甫曙的宴会邀请创作的,到尾联才算是正式答应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礼的要求这样写的。《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或许人生会遭遇艰难坎坷,不能因为一时的清贫生活而失去了做人应该遵守的道德礼义。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