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黄梅戏七仙女与鱼美人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日讯】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演艺厅于11月7日晚间19:30有一场台湾传统黄梅戏的演出,欢迎有兴趣的民众洽询索票:02-22345781 0935-382-559免费入场观赏。

黄梅曲调雅俗共赏,唱腔悠扬悦耳,是台湾民众最喜爱的剧种之一。这次演出由韵清乐舞剧团曾韵清老师及哈忆平老师策划、编排演出,精选了传统黄梅戏【七仙女】之“鹊桥”、“路遇”,及流传到台湾盛行一时的黄梅调电影舞台版【鱼美人】之“书房相会”、“夫妻观灯”、“真假包公”等折子戏,让观众能一次欣赏到传统黄梅戏与风靡台湾的黄梅调之间的异同处,精彩可期!

传统黄梅戏–【七仙女】故事简要:

传说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凡间卖身葬父的孝子董永,被他的忠厚孝顺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七仙女决定私自下凡相助忠厚孝顺的董永,所以在董永上工的途中故意阻拦,并透过土地公之暗中帮忙相许终身,成就美好姻缘。

七仙女:哈忆平饰/董永:曾韵清饰/土地公:周陆麟饰

黄梅调–【鱼美人】故事内容:

父母双亡的张珍,投靠指腹为婚的相国家。金家见他贫穷,便冷眼相待,命张珍独居碧波潭畔读书,伺机退婚。张珍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到碧波潭自叹心事。碧波潭里鲤鱼精,见张珍淳朴多情,便变做牡丹小姐的模样,与张珍相会,两人相知相惜,情投意合。

不巧,元宵佳节两人在街上观赏花灯时,被金宰相看见,以为女儿与张珍私奔,将他们两人双双抓回府。真假牡丹相逢引起纷争,宰相府里的人无法识别,遂决定请包公来判断。鲤鱼精也搬来乌龟精巧扮假包公,一场假牡丹与张珍之真情告白,对应真牡丹之嫌贫爱富,真包虽辨真假也难断此事,混乱之中亦无结果。

鱼美人:黄玉梅饰/张珍:赵雪芹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德国圣多玛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复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2),在巴哈时代达到了最高峰,之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这种艰难的音乐形式却常被后来的作曲家视为一种能力的挑战。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