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耕耘才有收获

沈金慧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从黄昏市场买了一斤豌豆回来,那时,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观赏精彩的卡通。

“孩子们,拜托拜托!帮妈妈挑一挑豌豆吧!妈妈来不及了。”

小女儿立刻趋前帮忙:“妈咪!是这样吗?”她照我的方式依样画葫芦。

“对对对,好棒呢!看一眼就会了。”女儿的行为获得肯定和赞赏,老二也马上捧一堆到自己跟前挑。

“豪豪,谢谢你!”

老大看到弟妹们都受到正面的增强,也即刻投入挑菜的行列。

结果,费工耗时的挑菜工作,在我们母子齐心努力之下,六分钟就清洁溜溜。

有一则童话故事叫“鹅妈妈种稻子”。

春天到了,鹅妈妈教宝宝们如何下田播种、插秧。并且告诉孩子们,现在努力工作,到了秋天就会有香喷喷的白米饭吃。那个时候,鹅妈妈也请猪先生和鸡小姐来帮忙,并说稻子成熟后会分一些给他们。但是猪先生忙着去约会、鸡小姐忙着去跳舞,他们都不愿帮忙。

到了秋天成熟的稻子在凉风的吹拂下,摇晃着金黄色的波浪,美丽极了。

鹅妈妈带着宝宝们下田收割,可是稻子太多,鹅妈妈去请鼠弟弟和兔妹妹帮忙,结果他们只顾着玩耍,也不肯帮忙。

过了几天,鹅妈妈家里传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原来鹅宝宝们在吃白米做成的饭团。

此时,站在窗外的猪先生、鸡小姐和鼠弟弟、兔妹妹对鹅妈妈说:“饭团好香呵!请给我们一点吧!”

只见鹅妈妈不愠不火地说:“谁帮过我的忙,我就请谁吃。”

现代的孩子,个个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块宝,无形间,养成了“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性。更因为社会的转型,孩子们看不见父母在工作上的辛劳。慢慢孳生出“非常自我”和不懂体贴别人的任性行为。

因之,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懂得一米一饭得来不易,有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便是父母培养孩子“知福、惜福”的开始。◇

摘自:《做个开心的父母》/海鸽文化出版公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天,我正在厨房做午饭,听见客厅里伟伟和弟弟嘻嘻哈哈的玩得很开心,我就没去管他们。过了一会儿,我准备叫他们来吃饭。到客厅一看,我大吃一惊。那个崭新的PLAYARD被剪了一个大洞,两个孩子从洞里爬进爬出,玩得不亦乐乎。我大怒吼道:‘这是谁干的?’我这一吼,两个孩子都吓得不出声了。
  • 北欧教育标榜不分类、不排行;而东方则“扬优批劣”。从小教导小孩如何“打败他人”,他将来就一定杰出吗?
  • 这几天我发觉我的小女儿好像闷闷不乐的,我想可能跟我最近都跟我大女儿伴读有关系,我想我应该要找个时间跟小女儿谈谈。
  • 站在教育的岗位上,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待人真诚善良、懂事贴心、能吃苦、挫折容忍度高,有年轻人该有的朝气与阳光。有的学生颓废懒散、愤世忌俗,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他。那么造成这样不同性格的孩子又是谁的责任呢?其实,家庭教育是最根本的一环。我问自己什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儿子上国中了,正是叛逆期的开始,我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他开始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开始有许多电话和朋友......其实父母的爱是全方位的,可以适当的分一些到行动中,一个关注的眼神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看得见的爱,一个轻轻的拥抱和爱抚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接触的爱,当爱无处不在的时候,孩子会更加珍惜、更加努力的。
  • 我忍不住回头看那正在拉卷帘门的老板娘,心中暗想:能对一个四岁小娃娃讲信用的人,实在不多了。她牺牲了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为我上了一课。我的美儿,每天喝着这种善良人做的豆浆,健康的恐怕不仅仅是她的身体了!
  • 大儿子小时候,如果有人问他:“你在哪里写功课啊?”他总是回答:“在安心班。”孩子小一第一次放暑假不知该如何安排,加上我也得为学生上暑期辅导课,于是随同一班的家长送到附近的美语安亲班。哇!一周五天课,上六周,需要付一万六千元,真是贵啊……安亲班标榜着每天安排不同的专业人员上课,例如:羽球国手、书法家、音乐班老师等,结果大都是第一次专业人员到场,隔周后再也没有了,安亲班主任总是说:“不好意思,今天教练请假。”就这样混过了六周,不知道大儿子学到什么?但我似乎并没有感到很“安心”。
  • 身为家长,不是在一旁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嗡嗡鸣叫地干扰孩子,也不是每天殷勤地询问孩子到底做出了什么成绩、评断孩子的兴趣有没有未来;身为家长,你应该做的,是耐心等待、从旁协助,然后,乐观其成。
  • 前阵子因为失业率攀升,专家纷纷展开做这方面的研讨,发现参与家务分工的人,比较不会失业。

  • 星期一早上,女儿起床后,情绪很差。不肯乖乖用餐,帮她梳头时,也故意左摆右扭,一副很不合作的态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