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支持人民币的博彩公司

文化课教材(高级):三让天下的泰伯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91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论语·泰伯第八》)

【注释】
(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但父的长子。次弟仲雍,少弟季历。
(2)三:多次的意思。
(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语译】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了,他再三把王位让给弟弟季历,又隐藏自己的功绩,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研析】

传说古公但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逃往荆蛮。古公但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纹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更显示出高尚不慕权位及荣利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延伸思考】
1、想想看历史上有哪些人对于君王权位毫不恋栈的?
2、你在学校发现有同学于某方面表现比你优秀时(如担任某班级干部),你会如何看待?为什么?

* * *
【相关资料】

孝德升闻

李剑

虞史上记:大舜的父亲是个瞽(眼睛瞎)目人,他前妻生的儿子就是大舜。舜母病故了,瞽叟又娶了一个后妻,生的儿子叫做象。那瞽叟愚顽不知道理,后妻嚣恶不贤,像又凶狠无状。他们三个人时常商量着要杀舜,舜知道了,总是设法躲避过去。但他忍辱负重,始终以孝自励,从不怨恨,反而更加自谨尽孝,时间长了,家里的紧张对立开始逐渐缓解,舜感化得一家人都非常和睦。瞎眼的父亲见他这等孝顺,也相信欢喜了,所以人都称舜为孝子。

当时帝尧正打算退位,四处寻访贤德之人,群臣都举荐舜。此先帝尧已经知道大舜善处父母弟兄,是个圣人,但是不知处理夫妇之间关系如何。于是召舜去,把两个女儿都嫁与他为妻,以便借机进一步考察他。舜用道德给她二人做表率,教给她们在父母前做媳妇的道理。尧因此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自古圣贤,皆以孝行为本,然父母慈爱而子孝顺,尚不为难。独舜父母不慈,而终能被舜感化,实为难能可贵,所以万世以来舜被世人称为大孝。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5/9/16/33829.html)

【课后作业】
故事中提到舜在哪方面做的很好?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教学引导】
好儿子、好丈夫、好君王。

─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曾子说:“君子透过文艺结交朋友,再透过朋友的辅助修行仁德。”
  •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德的坏人,而亲近有道德的好人,这样好吗?”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呢?您想重德行善,人民也会跟着重德行善。君子的德就像是风,普通百姓的德就像是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倒。”
  • 汉朝有一壮士叫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想要自己开创一番事业。他知书达礼,精通武艺,果然长大后当了郡都邮官。
  • 战国时,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先是自夸他的盾说:“我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赞他的矛说:“我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旁人听见后,忍不住的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一时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6),己欲达而达人(7)。能近取譬(8),可谓仁之方(9)也已。”(《论语.雍也第六》)
  • 战国时魏国大臣庞葱,将陪同魏太子到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市集上出现了吃人的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 将军前在南阳(1)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2),有志者事竟(3)成也!弇(4)因复追步(5),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6)于军门。(《后汉书·卷一九·耿弇列传》)
  •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3)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4)?君子人也。”(《论语·泰伯第八》
  • 孔子说:“如果有人能像周公那样具有美好的智能和技艺,却表现骄傲自大而且吝啬小气,即使还有其它方面的才华,也就不值得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