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0月2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特稿) 两岸洽签ECFA,中国到底要什么?一份中国商务部的报告已经敲起了前奏,在对岸“尽快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主旋律之下,台湾拟定政策与负责谈判的队伍做好了哪些准备?将采取何种有效应对以确保台湾整体利益?马吴二人除了“势在必行”、“大势所趋”的空洞口号之外,总得讲几句“行话”给大家听听吧!
何谓正常化,中国点名得很具体,例如中国部分商品输台受限、赴台投资受限、台湾不开放高端产业到中国投资等,就这三点,对岸说“不仅阻碍扩大两岸经济合作,更不利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顺利推进”,言下之意就是至少这是ECFA洽签的三个条件。
比较经济部的回应,当初马吴公开承诺的“现有禁止项目都不开放”,现在已经偷龙转凤变成了国贸局长黄志鹏口中的“除八三○项农业不开放外,仍会争取一千多工业部分项目保留不开放”,尚未正式上桌承诺就先撕毁了一半。
除了第一点摇摇欲坠,第二、三点荦荦大者,尤其是要害,但经济部避而不谈,显示保留了极大的商议空间,这是台湾公民必须密切关注的,马政府葫芦里卖什么药?只为了替石化、汽车零件、纺织、机械三、四个特定产业争取国民待遇的关税优惠,却要台湾付出什么代价?这个政府到现在还讲不清楚。
有关“中国赴台投资”这点,过去一年在马政府大举门户洞开下,台湾已对中国开放了高达一九二项资本投资项目,几占总体的三分之一,这是六十年来所仅见,结果对岸说“受限”,但就开放中资来台后的实际现况,日前揭露最新三个月统计下来才一.八九亿元这个笑死人的数字,显见中方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岸究竟要什么?政治熏心的马吴若没脑袋,经济部不会不知道,做为领人民俸禄的专业官员,岂能不善尽言责好好为国家把关?
至于“开放高端产业到中国投资”,已为前经建会主委何美玥所言中,对岸当然觊觎台湾的IC、TFT─LCD两项关键产业能够移植中国,相关企业老板已有鼓噪之声,但做为一个国家的经营者该如何定夺?是被资本家牵着鼻子走,不惜掏空台湾,让台湾孩子沦为台劳?眼看就要见真章。
中国把ECFA的名称拿掉“架构”,意味着更趋近香港CEPA的实质性,也表示缩短由架构进入协议的时程,显然对岸由原先的守势改而采取攻势,这种攻势的目的是实进或实退?非常耐人寻味,马政府注意真枪实弹的交手就要开始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