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插茱萸

黄欣
font print 人气: 106
【字号】    
   标签: tags: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九九重阳节的诗句。黄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中国俗以“九”为阳数,因为此节之月、日皆为九,所以称“重阳”。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配挂茱萸等习俗,相传是由东汉时桓景和费长房故事而来,桓景跟费长房学习修仙之术,一天费长房警告桓景:“九月九日,你家会有大灾难,全家人用红囊盛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免灾。”后人就把这些有消灾避厄之功效的习俗延续下来。
  
茱萸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都以其果实入药。山茱萸,其果肉称“萸肉”,俗名“药枣皮”,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清明”边开花,花黄色,“秋分”至“寒露”时成熟,核果椭圆形,红色。
  
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有温补肝肾,固涩精气之功,主治腰膝疼痛、眩晕耳呜、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月经过多、漏下不止等症。民间还用鲜萸肉以糖、蜜、酒浸汁作健身饮料。现在常用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以它为主药的,并且以这个方为主方衍化出多种治病良方,如金匮贤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八仙长寿丸、都气丸等,成为防病治病的热门药。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茱萸的防病治病作用。15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称:“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三虫,久服轻身。”1400年前的陶弘景着《名医别录》说“温中下气,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明目、强力。”唐太宗时《药性论》记其能“止月经不定,补贤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止老人尿不节。”
  
以后历代药书均有其药效记载。其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较详,认为山茱萸味酸平,无毒,有“温中、逐寒、湿脾、去浊、强阴、益精,久服明目、强力、长寿”功能。书中记载有一剂用山茱萸为主要成分配制而成的“草还丹”补药,称其有“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乃延年续嗣之至”之功效。由此可见,古人对山茱萸已有很深的研究。近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果肉含有莫罗忍冬甙等多种甙,苹果酸等多种酸,维生素A等成分,能有效抑制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真菌的生长。山茱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毛堇色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利尿、降血压、抗癌等,难怪古人用它“消灾”。吴茱萸作用亦很广泛。其果实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疗呕逆吞酸、腹痛吐泻、口疮齿痛、湿疹溃疡等。其枝叶能治霍乱、除泻痢、杀害虫,其根也作药用。现代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吴茱萸驱蛔虫,其根也作药用。现代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吴茱萸驱蛔虫、抗细菌和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都很强,人们用它制成各种制剂以治疗相关疾病。山茱萸、吴茱萸同为茱萸,重阳节采茱萸正合时令。同时由于“九”“久”同音,在中国话中有长久长寿之意,故重阳节亦为“老人节”,重阳节开始之后的一周为“敬老周”。有爱好登高且有条件采茱萸的人,不妨陪家里的老人去山上走一走,不仅采来茱萸能消灾灭病,坚持登高也对强身健体大有好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秋节的月亮圆满,象征着人团圆,因此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节前两天叫做“迎节”,俗称“迎月”;节后两天叫做“余节”,俗称“追月”;中间十五才叫“正节”,就是俗称的“赏月”。
  • 东汉年间,费长房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过年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团聚、祭祖、祈福和欢庆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