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凤凰美丽形象与音响──笙

古音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19日讯】笙的音色高贵、华美且丰满,但是现代人对这个古老的乐器似乎有些遗忘了。相传“笙”是女娲依照凤的形象所设计发明的,正因为它的音色有如凤鸟一般,所以“笙”的声音常被称做凤鸣。

《释名》中记载:“笙,生也。像物管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以受簧。”因此,“笙”被认为象征万物贯地而生。在一些文献资料上也提到笙苗的长短不一,其实是象征阴阳之气,所以,笙的形制构造对应着天地之气与阴阳五行。据说古代的人们用钟、磬、鼓及笙等乐器演奏时,会有凤凰随之起舞。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由于笙斗在古代是以匏,也就是以葫芦挖制而成,所以属于“八音”中的匏类乐器。考古学家发现2400年前诸侯国君的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的14管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实物。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关于“和”的记载,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可见笙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关于“竽”有这么个故事:战国时期的齐宣王是一位喜爱音乐的君王,他非常喜欢听大规模“竽”的合奏,当时有一位叫南郭处士的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生,于是混在乐队中凑人数。然而好景不常,宣王死后泯王继位,却喜欢听竽的独奏,要求个别吹奏,本来就不擅长吹竽的南郭处士,无计可施,只好落荒而逃,这件事情在当时被引为笑柄,“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典故,也就是源自于此。

笙的构造可分为笙斗、持笙、笙管等。笙斗又叫笙座,古代是以葫芦做成的,唐代以后改用木头,现在则是用铜合金做成的,它的作用是为了稳固和连结笙苗。持笙又名捧笙,“笙”由于外观很像凤翼,所以也称为“凤笙”,传说它的声响与凤凰相似,所以也叫做“凤鸣”。笙管或称笙苗,是长短不一的竹管。笙苗上开有按指孔,还有出音孔。笙苗的长短依发音的高低而有不同。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笙”在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还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说唱的伴奏,有方斗、圆斗、大、小等各种形制,音位排列也不尽相同。

笙在古代称做“和”,其实“和”这个字不仅是一个别名,也代表着一种和谐、平合与包容的精神,在现代的民族乐团当中,“笙”也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它能协调各个乐器,将各种不同音色、不同个性的乐器,美妙的调和在一起。我们在待人处世上如果也能像“笙”这个乐器一样,处处先想到别人,遇到问题找自己的错误,圆融别人,我想这个社会也将会到处充满祥和,您说是吗?

──转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Derrick说,神韵的编舞一定是重量级的。他表示,中国古典舞真的是讲究“圆”的,他从神韵的节目中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他说,女子的舞蹈非常的柔美 ,“柔美比任何其他的形式都能打动人心”。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 德国圣多玛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复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2),在巴哈时代达到了最高峰,之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这种艰难的音乐形式却常被后来的作曲家视为一种能力的挑战。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清音若莲——净泉音乐原创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音乐】春王正月——净泉音乐原创
  • 从自然界到文化领域,我们的世界是如此包罗万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针引线,其中之一就是弦乐器,它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乐器听起来相当古雅,有些则令人心神向往,而有些则似乎能传达所有的情感。
  • 音乐:感恩创世主 ——净泉音乐原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