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走势图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我们的未来……

文/爱诗美‧寇戴尔
【字号】    
   标签: tags:

离开这些孩子已经三年了,学校情形仍然没有比从前改变多少,令我极度讶异。当我听到新学校的老师谈论班级毕业,他们说:“孩子们个个都已经长大,变成真正的绅士和淑女!他们变成熟了!”

五年级孩子的毕业典礼

但是,今天当我看到自己三年前带过的五年级孩子毕业(译注:作者的旧学校,即透纳先生担任校长的学校,为美国八年级制的学校),他们看起来还是差不多,或许脸上少了一分软弱,多了一分笃定。只是,他们是故做样子吗?我是否永远都会用一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我是他们童年鬼魅的看守人吗?

透纳校长在讲台上致词,身后是华丽的蓝丝绒帘幕,他正在演说他的指导方针激励大家,刻意清楚地咬字,像机器人在说话。

除了我之外,在场的还有奥兹的妈妈,正在嘟哝着急忙找相机。我的四周坐满家长,大多嚼着口香糖,仿佛没有明天,这是他们能享受的最后一片口香糖。有些妈妈们梳着高耸夸张的发型,像座冰雕似的。

台上站着一些等待领奖的学生,女生穿着全新的白色高跟鞋和毫无破损的丝袜。我看着前面几排学生的后脑勺,他们戴方帽穿礼服,安静、挺直地坐着。今天,不必竭尽精力就能维持秩序。我出门前也换上了适当的装扮,没有银靴、迷你裙、没有奇装异服,只穿着一件花洋装,戴了一个小鼻环。我越来越老了。

师长和嘉宾的演讲像是疲劳轰炸:成功必须付出代价、追求心里真正的梦想、过去的光荣事迹、未来光耀门楣……但是现在呢?他们的演讲越来越像是在哀求,“流落街头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闯不出名堂的。”

关心孩子的表现如何

老师的声音透过扩大机在耳边回响,台下的家长们嚼着口香糖热烈鼓掌。白人孩子的毕业典礼也会讲这种话吗?孩子国中毕业时,家长的衣着还会像今天这样吗?看家长送来的花圈、花篮,看礼堂外站岗以防意外事件的警察!

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一件严肃、隆重的事。我看着上台领取毕业证书的孩子们,深知有些孩子这辈子可能不会再有第二个毕业典礼,究竟可喜可贺,还是可怜可悲呢?

尹思敏老师曾经告诉我:“刚开始教书的新老师,与经验丰富的老师之间的差异在于,新老师会问自己:‘我的表现如何?’,资深老师会问:‘孩子的表现如何?’”现在坐在观众席,我怀疑当年我的三十一个五年级孩子,除了今天到场的十五个以外,其他十六个到哪里去了?他们没有上台领取毕业证书。搬走了吗?被留级了吗?接着我想到自己。今天的我,究竟置身何处?

我待在透纳校长的学校两年。第二年他给我的评鉴成绩较差,因为我请的病假天数,达规定天数的一半。“如果你真心热爱教学,就不会怀孕。”他解释道。

新校长寄来的感谢函

但是今天,我并没有感到平常对透纳校长的仇视。他遥站在讲台上,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他活在魔咒的控制下:一座讲台、一群观众,却毫无主见。

再说,我应该高兴起来,因为我的新校长非常专业,比我自己对我更有信心。儿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我忙着带他,新校长为我保留学校图书馆员的职位,不像透纳校长逼我对怀孕的事感到内疚。“家庭第一”她说,“在这个学校,我们希望你除了校内的事务以外,也能够享受校外生活,我们等你,我知道你值得我们为你等待。”

除了一开始的和善之外,这一年来我经常收到新校长寄来的感谢函。不仅如此,她最近找我去她的办公室,告诉我她给了我非常优异的评等。我哭了出来,把她吓一跳。她向我道歉,我想开口解释,却说不出话来……
 

摘自《31个孩子,31个机会》奥林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零用钱,孩子和父母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孩子嚷着“多多益善”,父母则认为“过犹不及”。父母常常为了究竟要给多少而苦恼,最后往往只能根据年龄、年级、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给零用钱。


  • 这本书的作者柯林.坎贝尔,在骨子里其实仍是个来自维吉尼亚州北部的农场男孩。我们在一起时,总免不了会分享各自的农场故事,从施洒粪肥、开牵引机到放牧牛群,我们之间永远有说不完的农场经。
  • 我的小儿子汤姆十三岁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渐渐改吃植物性食品。某一个星期天早上,汤姆从好友家过夜回来,他跟我们说了一个故事,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亲班,都是让孩子写写功课、再写评量,积极一点的安亲班甚至会千方百计拿到学校的试卷,让孩子先写,一再重复写过这些评量试卷的孩子,回到课堂上考试,一看到一样或类似的试题,连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来的成绩也都不差。
  • 我自己当妈妈后的现在,台湾环境变得很复杂了。虽然日子过得比较好,一切都科技了、效率了。其实,也就是更单一、更无聊了。
  • 生命是一连串失落的考验,失业、失婚、失去亲人、失去健康。看似失去外在事物,其实是失去自我身、心、灵的某一部分。在复原的路上,承认失落,寻找意义;重整新自我,重建新关系,完成悲伤的任务,将不难发现,Less is more!
  • 【编按】人在世间之所以不安,就是怕失去。对一个人而言,最难面对的失去是生命的丧失,

    自己的或亲友的。在人生路上,不论是你、我、他,不论是认识的、

    不认识的,大家同船共渡。长期从事安宁疗护的苏绚慧在

    《生命河流》一书中,与大家分享如何走向这个人生丰收的时刻

  • 阅读保罗.霍肯的新书《看不见的力量》,从最后第八章〈重建世界〉一路往回读到名为〈来自群众的礼物〉的序言,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方式。
  • 1960年代,拉夫拉克爵士(Sir James Lovelock)开始检验地球做为单一生命体的可能性,他后来命名的“盖亚假说”(Gaia hypothesis)大大影响了生态学。这种假说宣称地球会创造适合生命的条件,展现自我组织和自我管制的质素,类似于活的有机体。
  • 当我撰写本文时,美国西部某州的州长正在发表就职演说,指出该州有许多不适任的老师和学生。但是他说,别担心,说他和他的内阁保证让他们负起责任。问题是,该州拥有全美最多的老师与学生人数,阅读测验的分数却是全国最低,学校和图书馆支援评等也是最低,然而他的演说里完全没有提到。或许他认为,提高威胁会比增加书本效果更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