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庭华:全球华人摄影赛突显艺术的精神
【大纪元7月5日讯】这一次,新唐人电视台结合全球华人社会摄影界,透过摄影镜头表达影像价值,台湾摄影界的泰斗人物翁庭华给予很大的肯定:“我觉的相当有意义,全球有很多华人摄影家相当杰出,透过这次比赛将全球华人摄影艺术的精神给突显出来,贡献蛮大的,以前这种比赛办的机会并不多。”
翁庭华允诺会鼓励更多的学生来参与,他说:“透过这个比赛,没有限定主题,要表达善意的真实美感,应该鼓励很多人去参加,自由发挥独特的风格,自由题材是最好的,可以提供最好的作品。”
那么我们提供的作品要如何呈现美好光明的一面呢?翁庭华表示:‘艺术是讲究真善美,不管拍的主题背景如何,“真”要真实,“善”要善意的,像很多人对社会的不满,透过镜头将丑陋的一面把它呈现出来,我觉的是没有具备善意的“美”,要有美感,还有美意,这样的作品才能达到真善美。’
至于要如何去传达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翁庭华说:“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要表达出来自己的风格,那么必需从生活的周边开始,从你的乡土开始,乡土并非乡下,你生活在这边居住在这边,这个是你的乡土。表现乡土,才能表现传统的,固有的民族性,才有我们本身的风格。”
一直以来,翁庭华把拍照的重点放在发扬我们本土上面,翁庭华认为,那个年代生活比较艰困,用的相机都是很简陋的相机,拍的东西都尽量“舍远求近”,拍周围的东西,慢慢觉得生活周边的东西还很多,为什么要跑很远,于是他经常跟年轻朋友说,你现在不要动不动去哪里哪里,相片呈现感情是最重要的。
翁庭华的黑白摄影世界
翁庭华曾担任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副会长、台湾省摄影学会名誉理事长,上世纪60年代开始投身摄影,已出版过多本纪实摄影专题影册。
翁庭华摄影集
翁庭华作品
翁庭华作品
翁庭华喜欢摄影,在学生时代,便对老旧相机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一开始因为无力负荷昂贵的摄影器材费,只能深藏在心底,直到工作后才一偿素愿与同事一起买一台中古相机。他把照相当作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在做,自己摸索怎么冲片、洗片,照片洗不出来时,他就跑到材料行向师父偷学招数。
从以前到现在,翁庭华一直坚持自己拍摄冲片,他将家里的浴室改装成暗房,里面麻雀虽小,什么都有。“因为这样可以发现原先拍摄的过程当中,有哪一些瑕疵,可以很快的改正过来,如果假借别人来冲放就没有办法达到自己所要求的。”翁庭华说。
问翁庭华拍照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可以陶冶人生,陶冶你的心情,美化我的人生,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把相机拿出去拍照,我会把一些所有的烦恼都排除。”他把摄影看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摄影的瞬间性,记实性,时代性
在摄影技术和器材进步到数位化时代之际,翁庭华说:“不同的时代要用不同的做法,现在这个时代,一方面用新的科技,但是另一方面还是要保留传统,前期作业拍跟冲你用传统,后续就没关系,如此,底片保存下来的影像就不会消失掉。”
翁庭华的摄影资历明年刚好满半世纪,一直到现在,重点都还摆在黑白。他认为,黑白没有太多的颜色来干扰,所以画面看起来干净俐落,主题会比较突出;如果用彩色拍照,可能会有很多颜色出来,天空的、山的、水的颜色,看起来琳琅满目,主题就不够突出。
不管用传统还是数位,翁庭华认为都没关系,但要重视“摄影的本质”是什么?“它是瞬间性、记实性和时代性。因为瞬间画家画不出来,必须要靠相机;它的记实性、写实性,别人没有办法比,我透过相机记录下来,就是真实的。然后呢,你把这个影响,留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变成时代的见证。”
所以他经常跟年轻朋友说,你的照片拍出来不要去想我回家用电脑来修改,千万不可,你一改了就没有那个价值,影像价值就没了,跟原先都不一样了。
摄影眼的培养
翁庭华
翁庭华话锋一转提到,曾经三次进出香港大屿村拍摄专题相片,为什么我到陌生的地方能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生活?就是因为我长时间在自己的地方培养出来的“摄影眼”,一种观察力,可以马上进入状况。一看这个地方马上会了解,这个地方的特色,应该有哪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锁住的那一些人,生活是何种方式,这很重要。
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我们往往要站在对方立场来想,尤其人物,我要拍这个人物,为什么你要拍他,你要站在他的立场来想,他现在的心情,心境是什么样,心境总是表达在脸上,从脸上可以看到他心中想些什么,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他的个性出来。
身为一位艺术家,翁庭华要求自己不可以高傲,“到现在我还觉得摄影的领域很深奥,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还是觉得不满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肚子可容海,要不断的培养,人跟人之间要谦虚,这也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