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平台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科博馆苗族文物展 领略神秘工艺色彩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文字、摄影台中报导)没有文字的民族如何用衣服说故事,纪录神话传说和历史?国立科学博物馆馆藏的1400多件苗族服饰文物特展,以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在今年暑假推出“穿在身上的史诗-苗族服饰特展”。

31日由台中市文华高中舞蹈班以一支“苗寨鼓韵”为特展揭幕;特展同时得到来自国立工艺研究所相关馆藏文物的支援,展期至11月9日截止,有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一亏神秘珍贵的苗家衣饰文化的机会。

素有“百苗”之称的苗族人口约有800万,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苗岭山脉的丛山峻岭之间,由于支系众多,形成图案、纹饰繁复,工艺技法争奇斗艳的文化展现,科博馆人类学组主任何传坤说:“当地人只要看见服饰,便可知大概属于哪个支系,住在何处”。

本次展出是从馆藏的1400件、分属40多支流系的服饰文物中,透过以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挑选出30支系的经典服饰企划而成;现场展示以清水江流域为南北支系的划分,并以具体的空间地理方位,描绘出苗寨的位置。

苗族传统服饰以刺绣、蜡染、纺织等手工技法呈现,工法繁复、造型多变,是苗族特有的文化资产。典型的妇女装束多为短上衣、百褶裙,男子则以大襟短衣、襟向右开的蓝或黑色调为主,裙子多为白或青色调,而一般衣物则以较易取得的棉麻原料织成土布较为常见。

缤纷华丽的配饰是苗族文化的另一项特色,其中又以穿戴于头、颈、胸和手部的银饰最受人瞩目;对苗人来说,银饰可以避邪并象征财富,他们对祖先与图腾的崇拜皆呈现在银饰的器皿上,以蝴蝶、水牛、银燕雀、龙凤纹与几何纹的造型,诉说着神话传说,作工细腻繁复,是苗族文物中的极品。

对苗族服饰的观察可具体得知其社会的生活型态,何传坤说:“包括以不同的服饰特色,区分他群,但这也造成普遍内婚的现象;而苗族少女从七岁就开始学习织布,其织工的精巧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婚姻与社会地位”。

苗人以图案替代文字纪录史书的方式,是许多少数民族共同的特色,何传坤说:“如今苗族文化同样面临传承的问题,许多织品改以机器代替,收藏来源成问题”。

现场同时有来自辅大织品系的苗族时尚服饰的展示,何传坤表示,“许多文化创意来自原民的艺术,但这些原民的灵感来自何处,苗族女性如何去传承和学习创作,这些是目前要探讨的根本问题”。


苗族服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4月18日到19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过程,目前这次暴雨已造成当地20万人受灾,并有一村庄发生山洪灾害,不过相关部门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情况报告。
  • 】(大纪元记者古清儿、李玲采访报导) 20日下午,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洞乡发生武警开枪打死村民事件,现获知有一名苗族村民陈昌发被打死,五名村民受重伤,还有20多名村民受伤,发生事件后,当地政府将全乡道路封闭,电线切断,大批村民被带到公安局审问,现当地没有任何资讯可以传出来。
  •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九黎”、“三苗”、“南蛮”、“荆蛮”是苗族不同时期的先民。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蚩尤为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 【大纪元6月12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从贵州省贵阳城出发,经花溪、青岩黔陶至高坡,路程约48公里,乘车约两个小时,自海拔1000米攀升到1500米。便到达高坡乡属高寒山区,最高海拔达1712米,北高南低。北边为高山台地,高坡因此得名。境内多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型,大小溶洞随处可见。相传,高坡苗人从开始实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 经常听到关于一些艺术家反抗“学院主义”“学院派”的说法,好像学院艺术是个束缚、教条式的老旧东西。可是学院又给人有“学术、权威”的感觉,到底学院派或学院艺术好不好呢?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