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何旭如台北三日电)台湾行政院今天松绑境内外基金的陆股投资上限,不过今年以来,大陆股市惨遭腰斩,香港红筹、H股也都大跌二成以上,开放不保证该市场一定好,业者应谨慎考量是否加码、发行新基金,消费者更应谨慎评估此时进场的风险。
根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今天收盘价,上海A股已惨跌48.6%,指数形同遭腰斩,规模较小的上海B股也下跌42%,香港市场同样受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影响,H股为主的香港国企指数已狂泄30.9%,红筹股也跌破24%,相较于台股跌幅13%、香港恒生跌幅23.6%都大。
H股为中国证监会批准在香港挂牌的中资企业,企业注册地在中国,通常为规模较大的知名或国营企业,红筹股为在香港挂牌上市的中资公司,注册地为香港或境外,通常为规模较小的大陆企业。
利多出炉,国内投信投顾业者纷纷表示乐观其成,不过适逢全球股市震荡,就算放宽投资陆股上限,也不见得明天就会马上加码,此时推出大中华新基金的募资时机也不太对。
市场人士分析,金管会完全取消境内外基金的红筹、H股投资上限,并将对陆股上限一口气由0.4%放宽至10%,松绑幅度合理并符合市场需求,虽不巧碰到陆股大跌,但基于市场自由化精神,仍应进一步完全取消对陆股的投资限制。
根据统计,截至今年四月底止,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大陆A、B股权重占0.17%,H、红筹股权重为14.7%,目前陆股比重最高的为MSCI亚洲指数(除日本外),其中大陆A、B股权重占0.12%,H、红筹股权重为22.52%,台湾经这波法令修正后,给予业者十足空间。
主管机关对境内外基金的陆股上限数度放宽,数年前放宽境外基金对陆股上限由零放宽为0.4%,对红筹、H股放宽至10%,去年11月对境内基金比照办理,今天再松绑,分别调高至100%及10%。
不过短线全球经济前景陷入衰退疑虑,业者恐不会马上跟进加码或推出以大中华为主的新基金,短期内投资人恐无法拥有太多额外的大中华基金新选择,但长远而言,给予业者无限制、最自由的法规环境,对业者与投资大众而言,都将是长期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