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俗印记】小时候的味道(下)

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每年除夕前两天的清早,母亲就一定要我陪她上菜市场,分好几趟,把所有食材准备齐全。天寒地冻时,帮忙提菜的滋味儿可不好受。再就是得帮忙杀鸡宰鸭啦。当时并没有现在这种“机械式”的自动宰杀设备,可大量代工,而且家禽、家畜都是自家饲养,当然这事儿就得由家庭主妇自理。

通常这时母亲口中就会“念念有词”,常听,就弄懂了其中涵义:“做鸡鸭、当鸟类,没完没了,永无出头之日!快快投胎转生,下辈子出生在大户人家,儿孙满堂享清福……。”如此算是弥补自己的罪过吧!那个年代都是这样做的,有些事儿是无可奈何的。

我帮什么呢?拔毛和清洗内脏的工作就归我了。那鸭毛可难拔哪!又乱又多不说,那毛鞘深埋肉里,得用夹子一根一根用力拔起,经常花费大量时间,蹲在那儿搞得腰酸背痛。清理下来的鸡毛没用了,就丢弃,然后把鸭、鹅毛,卖给专门收购的人,拿去做羽绒服、鸭绒被,很具保暖功效呢。

通常,母亲会在剖开内脏时,先小心翼翼的把“鸡胆”取出,生怕一不留神,把胆囊弄破,胆汁溢出,那就报销了。那可是天然、珍贵的中药材呢。民间世代相传,说它有“明目”的疗效,医书上也如此记载。当年奶奶持家时,都由我独享。所以这也成了我这个长孙女与长女的偏得。

现摘的“鸡胆”温温热热的,清洗干净,我配口开水仰首吞下,瞬间滑下食道,毫不停留,想感受感受都来不及呢,就这样顺理成章,面无难色的吃进一样“免费附送”的珍贵中药。那时环境尚未受污染,一切的生活资源,全在大自然的循环作用下如意利用,所以没有什么化肥破坏土壤、饲料添加抗生素、人、畜吃了有副作用……等等的顾虑,一切都是大地所赋予的。

果真是这么回事,我的眼力极好!求学年代,经常躺在被窝里,就着高高悬在天花板上的六十烛光灯泡“开夜车”,也没近视或散光等毛病。如今已是七旬,避免不了的老花镜,除了短短的四、五个小时睡眠时间之外,成天不摘:看书、学法、上网、写文章、打字……等等,眼睛从不抗议!什么发红、发痒、酸涩、干燥、频频眨眼……等老年人的眼疾,从没犯过。这不能不说是“生吞鸡胆”的神奇功效吧!

冬夜里凄风苦雨,寒风在塌塌米间的缝隙里呼啸!巷弄里传来一阵阵“烧肉粽”的叫卖声,对挑灯夜读的我来说,既温暖又引人饥肠辘辘!这时看着章回小说尚未歇息的父亲,偶尔会掏出腰包,打开门买上一个,偷偷塞给我。当时弟妹们都已睡死,只是我的偏得!

打开那黄褐色的粽叶,缕缕的粽香,热呼呼的直冲鼻梁!那粒粒饱满的糯米闪着油光!掰成两半,香菇、虾米、五花肉、栗子、蚝干等馅料,全都展现着它们各自特有的香味儿 ,吸引着你迫不及待的一口咬下,那份满足!那份幸福!全在齿颊间流窜!

父亲只笑眯眯的看着,欣赏着我那猴急的吃相。吃着吃着,心中矛盾顿生,因为我是家中的老大,深知八口之家生计之艰难。心疼明天父亲又要被母亲背后念叨:又花了没必要支出的钱!可自己又挡不住美食的诱惑。总想快快念完“吃饭”学校好帮助家计,这时再也不觉得没法儿念大学有什么可遗憾的。

有时父亲心血来潮,会买回几个“肉圆”大伙儿分着吃。那道地的馅料:脆脆的笋丝,清清爽爽;入口即化的肉块,香味扑鼻;圆滚滚的小安鹑蛋,灵巧可爱。以及晶莹透明、微带弹性的绿豆粉外皮,在热油里滚过后的温润,在在挑逗着你的味蕾。

这融入汗水与纯手工的“古早味”,如今又逐渐的被人重视起来啦。知道这是老天赋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你得劳动双手、辛勤付出之后,才能享有幸福,也才知道珍惜。

在丰衣足食、穷奢极侈后的今天,再来回忆当年“小时候的味道”,心中那份难掩的情愫,心湖翻涌的那股悸动以及口中难抑的滋味,已经不是这个讲究“速食”与“调理包”文化的新时代人所能理解与分享的,那就让它自然的在记忆深处,保有它那神圣的一方殿堂。当我闲来无事,当我满怀抑郁,当我无法自处时,随时可以撷取它的美好与我相伴,为我解忧,让我释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经常盯着碗柜里那罐亮银色、上头一只展翅的老鹰商标、外加密密麻麻几行英文字的“鹰牌炼乳”,猛吞口水。那是买回来为年纪大的长辈,增加营养用的。
  • 我们家六个兄弟姊妹,全是“啃骨头”的高手。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年头,猪肉商处理“不带肉的骨头”的方式是“免费赠送”,那得是老顾客才能享有的优待啊!每回,母亲把带回的那一把“烂骨头”,加上萝卜或菜心……等等炖煮成汤,这时就开始了孩子们的技艺训练。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 春风吹拂,大地正变得酥软,路边的柳树,也笼着莹莹的鹅黄。河冰化开一道一道冰痕,憋闷一冬天的河水,又欢唱起来了。我知道,人们的觉醒,同样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绘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欢心,流泪,在爱与光明中,在苦难与挣扎中,我们创造着繁荣和文明。在深沉与庄严的歌声中,我们明白了辗转轮回来到世间的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