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五)敬重他人嘉纳良言

三新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乱时,因联主见专诚,以致成功。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

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1,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2,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颜稍有忧色3。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4? 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5。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为忧也。”

朕甚是之。不日,永兴捷音果至。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6。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7,且极其诚实人也。

【注解】

1佥:皆。
2都统:官名。清代始设八旗都统,分掌满、汉军二十四旗政令。毕立克图,蒙古正蓝旗人,始博尔济吉特氏。顺治时累攫正蓝旗蒙古都统,列议政大臣。康熙间王辅臣叛于平凉,讨降之,封二等男。
3天颜:帝王的容颜。
4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
5眉颦:皱眉。
6嘉纳:赞许,来纳。
7汉仗:指体貌魁梧。

【语译】
现如今,天下安定太平,我依然每时每刻不知疲倦地勤奋处理着政事。以前,吴三桂等“三藩”发动叛乱时,因为我主见专注精诚,最后成功地平定了叛乱。但是大军在永兴被围的那个时候,情势严峻到连消息也不通了,我内心忧虑,甚至流露于言语和脸面之上。

一天,众大臣进宫商议军事,他们进奏完后都退下了,只有都统毕立克图单独留下,对我说:“为臣观察陛下近日的脸色,稍稍带着忧虑。皇上您不妨想一想,我大清八旗官兵如果五百人集合编队,冲锋陷阵,谁又能抵敌得住呢? 过不了几天,永兴军队的捷报必定会传来。难道陛下没有留意当年太祖、太宗吗?他们带兵打仗,为臣从未见他们皱过一次眉头。皇上您如果像这样怯懦,就赶不上祖宗了!您何必为这件事而忧虑呢。”

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过了不几天,捷报果然传来。所以,我从来不敢小看他人,认为人家无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识。我经常跟诸位大臣说,你们但凡知道什么、见到什么,都可以进奏,让我知晓,奏言只要合理,我必将给予嘉奖并加以采纳。都统毕立克图,不仅魁梧俊好,而且是一个极其诚实的人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儒家特别强调宽恕,我们都喜欢有肚量的人。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也是在方便自己,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然而,贵为天子的人,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天子的空间可谓最广了,还念念不敢忘怀宽恕之道,这就是需要深思了。

  •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 训日: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 郑板桥在五十二岁时有了一个儿子,叫郑麟。老来得子,他自然十分喜欢,对孩子的教育他也非常重视,不但注重文化素养,更重视人品道德。
  • 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原话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色欲;等到壮年时,此时血气方刚,要戒与人争斗;到步入老迈,血气已经衰弱,这时要戒贪欲。
  • 诸葛亮非等闲之辈,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为何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教育幼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