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6月19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九日电)中国北京市文物局今天宣布,考古队员在大兴县新城北部发现十五座辽、金古代墓葬,及一批唐代墓和数座明清时期墓葬。专家认为,这是北京有史以来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古代墓葬群落。
中新社报导,据北京文物研究所考证,出土的十五座辽墓都是圆形穹隆顶砖室墓,墓与墓间无叠压和打破关系,在墓室南边有台阶式墓道、砖砌的方形祭台。而墓门有的是简单的拱形券,有的是砖制仿木结构,门上施彩色壁画。
专家说,辽、金时期壁画墓群的发现对研究北京地区的壁画颜料、绘制方法、病害等具有重大意义。
在这些墓葬中,还出土铜簪、鎏金铜耳环、瓷碗、瓷盘、瓷盏、瓷盏托、青瓷盏、陶罐、陶盆、陶碗、角把杯、陶钵、陶鼎、陶三足盘、陶剪刀、陶簸箕、陶熨斗、陶水桶、铜钱等器物。
此外,这次还发现唐墓六座及明清墓葬十六座,在这十六座古墓中,其葬具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单棺、双棺和三棺三种形制,部分墓葬间有相互叠压和打破关系。而唐墓中的葬具多为砖砌船形棺,头向南,仰身直肢。
考古专家说,这批古墓葬群的发现,为全面了解当时的大兴居民生活状况、丧葬习俗、经济状况提供宝贵的材料,也为完善北京地区自辽金以来各时代的文化编年积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