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6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十日电)学童上课不专心,或总是坐不住,不见得是“不乖”,有可能是罹患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大林慈济医院身心科医师表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若能提早矫正治疗,将有助于学童的学习发展。
大林慈济医院身心医学科医师刘昱志表示,有些学童经常被老师在联络簿上写着“上课不专心”,或总是坐不住,这可能是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作祟,如果能提早矫正治疗,将可避免长大后因注意力无法持续,造成学习不佳,导致自我成就感不足,甚至出现情绪障碍。
他说,有一对刘姓小姊妹,姊姊在国小二年级时,突然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互动,父母带她就医后,发现是注意力不足,导致学业成绩低落,因而失去自信,进一步影响同侪及亲子互动;而她的妹妹更是冲动合并过动,姊妹俩都是属于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这对小姊妹经过三年的治疗后,虽然学业成绩仍不怎么理想,但两人专心投入跆拳道练习,逐渐找回失落的自信心,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很热络,让父母亲十分欣慰。
刘昱志指出,根据国内的研究,约有百分之七的儿童有注意力缺陷过动问题。人类对于冲动或专注力的控制,取决于前额叶的控制中枢,如果前额叶的发展不足,有一大部分表现在专注力无法持续,造成学习不佳、自信心低落,甚至慢慢有些情绪问题,进而封闭自己。
至于热情冲动的小孩,经常会冲撞社会规范或学校规定,尤其在就学之后情况更加明显者,常被归类为“情绪障碍的小孩”,这种小孩容易被主流教育系统排斥,如果长期被拒绝,或学业成就感低落,极可能形成反社会型人格,进而误入歧途甚至药物滥用。
他说,注意力缺陷过动症治疗的方法分为药物及行为治疗两部分,在临床上,可以使用提高注意力与降低冲动的药物,他建议至少服药两年至三年,让孩子的情绪、行为、学习都能跟上其他小孩,让他养成好习惯,看看习惯能否克服先天的自控不足。
刘昱志表示,台湾约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学童对药物反应十分良好,吃了药以后,可以跟得上同学的表现,整堂课可以安静坐在位置上,不再那么冲动、好动;至于在行为治疗方面,则给予情绪及行为上的教导,藉由游戏的陪伴,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像刘家小姊妹一样学习跆拳道等武术,不但可以让小朋友抒解身心压力,从武术中也可以学习武德,让小朋友了解到武术是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不是要去欺负别人,学习训练自己的规矩,也是很好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