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哮喘”是病名而非病因

医学博士 马克‧希曼/医学博士 马克‧利波尼斯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再举个例子。医生说你得了哮喘,所谓哮喘,只是医生用以解释一系列症状的一个病名,至于你健康受损的实际原因,则有好几种可能:也许是对乳制品过敏,或接触了有毒的化学物质,对花粉不适应,也可能是口香糖所含的酒石黄产生的副作用;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类似哮喘的症状。

“哮喘”这个病名只是一种语义代称,并未说明这些症状的原因或根源;更精确地解释哮喘的术语,应该是“感染过敏性化学物质超敏感症”,或“支气管痉挛发炎性局限性肺炎”;只不过,这些名词听来像是绕口令就是了。

何以揭露“诊断结果能说明一切”的谎言很重要呢?因为在传统意义上,一旦医生对病人的症状作出诊断结果后,关于疾病的思考过程就停止了。无论是你或医生都很少再多虑;医生从他的“医学烹饪书”中找出适合的治疗方法,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则遵从医嘱,服用药物以抑制症状的出现。

但正确的做法,我们认为,当患者得知诊断结果之际,反而应当是他自己开始思考病情的时候;医生则更该质疑:“为什么这个病人会得哮喘?病人为何会抑郁?我该注意导致症状出现的哪些因素?”

然而,医生作出鉴定,并以寥寥数语告知病人问题何在的诊断,等于是“西医的圣杯”,神圣不容置疑。他的话就像国王的命令,又仿佛是一场医学的“危险”游戏,只要遵循他的规则就能胜出。但,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医生并非圣人,也没有人能一下子就找到所有疾病的“本质”。例如,哮喘的问题症结,可能是打从母亲怀孕时吃过什么?或儿时接触的宠物?也可能是从父亲那边遗传的古怪基因在作祟等等。

我们还必须明白,哮喘与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有关,而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又与肝脏机能有关,肝脏机能则与脑部的化学环境状况有关;因此,身体的运作就像一种称作鲁伯‧歌德博格的装置一样精巧,只要移动一处的控制杆,就会引动另一处再移到一处,使该装置各部分瞬间就都被带动起来。

再举个例子。有一种疾病被称为血胆脂醇过多(即胆固醇指数过高),被认为可能引发心脏问题;但我们有不同看法─心脏疾病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如发炎、排斥胰岛素、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ess)、高同半胱胺酸含量过高、莫名其妙地感染(如牙疼、牙龈炎症)、抑郁或压力。

因此,当医生认定你罹患血胆脂醇过多之际,你往往也认同这就是问题所在,而以为问题很容易被解决;然而,事实却非如此─诊断结果与引起症状的实际病因是不同的,一如目前医学界“以疾病为中心”和我们“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之间的差异。

转载自《不吃药的生活》大树林出版社@(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