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时间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让道德教条化为内在修养吧

邱宥达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之前看到报纸上写说,台北市要求学校校长应加强对于“让座”的宣导,若学生有不让座行为,应予处分。的确,在台北市的捷运上或是公车上,有不少人是不会让座的,不仅只是学生,还包括已经出社会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每当有老人、受伤人士、带小孩的妇人出现于已无车位的捷运或公车上时,他们的目光不是呆滞的往车窗外看、要不就是直接将眼睛闭上,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的仍坐在位子上。

为什么这些人不让座?是不愿让座?还是无法让座?如果因为身体的无可避免因素使然,让座的行为对于他来说也许太为难,但如果没有无可避免的身体因素,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我们不知道,当然,正确答案只有当事者才晓得。

到底,为什么要让座?让座的真正意涵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必须回归到最内在的生活教育层次去回答,如果只是像订出一条法条,然后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守,如果不遵守就予以处罚,我想,这并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因为生活教育是一种必须内化到心灵然后付出实践的一整个过程,这绝对不是学校教育单一的义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定问题,其问题本身也不仅存在于学生而已,而应该是属于社会上的所有人。

现今,社会价值对“让座”的定义太过狭隘,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把让座的行为化为一种只具形式而没有以真诚内在为主体力量所引发的行为。其二,是把让座的行为看作只有学生才应当如此做的行为。难道让座只是一种无关乎感情、道德而冷冰冰的教条?难道除了学生以外的健康人士都没有必须让座的义务存在?

如果,“让座”不是一种全民都认可的社会价值,也不是真正内存于心灵的道德价值,那么我认为,要求学生去进行“让座”这个行为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学生的让座行为在学生脱离学生的身份后就会自动消失,也就是说,当他不再是学生时他好像就变得不需要让座。

对于一个人做一件事是否真为善的整体评断标准,在于行为者是否真具善念,而不只是他的行为看在大家眼里是属于好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者做某一件事的当下就应该已存有善念在内心,这是一种内发于心中的真诚情感,会引导人们去做他们认为是最好的行为,而不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去遵守一个看似是好的行为。

其实,让座只不过是真诚对待别人的一种态度,因为发觉有别的人比自己更需要这个座位而主动让出,很自然,一点都不造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也应该相互体谅对方、关怀对方、帮助对方?这样不仅自己会感到快乐,别人也会因此感染到快乐,快乐的种子便会不断延续地传递下去,整个社会也因此会更加和谐。也许对我们来说,这纯粹只是很轻易的一个小动作,做不做对我们都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别人来说,这或许是天上显现的一道恩赐之光,在他最无助之时所给予的帮助。

“让座”,要像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且,并不只限于要求学生必须服从、遵守,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拥有的文化素养。

转载自生命教育全球资讯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共对历史的颠倒更是随心所欲。只有把正统的历史全部反过来,中共的统治才能找到合法性。所以,历代杀人如麻的强盗都变成了农民起义的英雄;历史上的清官忠臣倒堕落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孝子贤孙;而出家修行、教化人思想道德的高僧大德统统是逃避现实的胆小鬼。而这一切都是中共借阶级斗争的理论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有意颠倒过来的。
  • “谢谢妈妈辛苦准备晚餐”,新竹县新丰国小学生谢宜颖常把“谢谢”挂在嘴边,主动帮忙做家事,并关心父母的健康,让师长们频频夸奖好懂事,但他却视为生活习惯直说“没什么”;最近校方推荐他参加第一届“3Q”甄选活动,荣获道德达人第一名。
  • (大纪元记者张天怡旧金山报导)“人权圣火”于4月5日抵达旧金山,并在旧金山联合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及人权圣火传递仪式。前中国国家篮球队的运动员陈凯作为第一棒举着火炬进场。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这一切听起来不错,但请记住,对于一些感觉自己没过过真正的大学生活并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谊的学生来说,住在家里可能会很有挑战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这些限制。
  • 一说到鸟类,人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飞行,但事实上,有些鸟类不会飞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鹅。但既然这些鸟类被归类为鸟类,为什么它们不会飞呢?
  • 大学期间离开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独立,这个想法很诱人。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住在家里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他们的大学就在附近。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可爱故事,培养孩子同理心、学会管理情绪 增进情感表达、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