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凤凰彩票平台-彩票网-正规博彩平台

不是他这样讲,而是你这样想

何权峰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并不是他让你受苦,而是你认为“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在让你痛苦。

任何时候你紧抓着一个想法不放,无论这想法是肯定还是否定的,你便从一种想法,化为一种“感觉”,并影响到你的心情。

比方,“他是不是觉得我好欺负”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想法,事实上,它并无伤害的力量;然而,如果你持续这个想法,就会转化为“敌意”,引发“愤怒”,最后你会怒气冲冲,去找那个人议论。

请问,这愤怒的感觉从何而生?这敌意又从何而来?是从你的想法,对吗?所以,当有人说:“他伤害了我。”这说法并不正确,正确的应该说:“我觉得受到伤害。”因为你的想法是主观的感觉。

有个人最近心情很闷,因为他听说有人到上司那里说了些他的是非,为此他觉得闷闷不乐。试想,如果他根本不知道别人背后的批评,他会不快乐吗?当然不会,他怎么可能对不知道的事不开心呢?

因此,别人怎么说他,背地里怎么批评,都不会使他不快乐,是他自己的想法使他不快乐。对吗?

当你因某人或某事而心情不好时,情况也是一样,你认为原因是出在那个人和那件事,那并不正确,因为同样情况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并不会有一样的反应。说得更明白一点,当我们“感到”别人如何::不一定就等于别人如何,那是你的想法。换个想法不同,很可能看法就完全不同。

如果有个人用“斜眼”看你,如果你想的是:“这人敢瞄我,是不是欠揍!”如果你继续往下想,只会越想越气。反之,如果你改换个想法,“这人好可怜,眼睛怎么歪成这样!”你可能反过来还会同情他,对吗?

引自奥理略大帝的话:“假如你因某些事物而痛苦,其实并不是那些事物在烦扰你,而是你对它的想法在令你苦痛。”

并不是那个人在让你受苦,而是你的想法,你认为说“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在让你痛苦。
并不是他的行为在羞辱你,而是你的想法,你认为“他是在羞辱我”在羞辱你。

并不是他的话伤害到你,而是你认为“那话太伤人”,是你认为说“他伤了你的心”在伤害着你。
并不是失恋造成痛苦,而是你认为“我不能失去他”在产生痛苦,是你一直想说“他怎么能这样对你”、“他怎么可以欺骗你”、“他辜负了你”在产生痛苦。

没错,让你郁闷、愤恨、沮丧的并不是某人或某事,而是你脑子里的想法,你弄清楚这其中的差异了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当你心情不好时,你便已脱离了当下,只要注意一下你心情恶劣的时候,你的心在哪里,你心要不是想着过去,就是跑到未来,否则你怎么可能不快乐呢?
  • 把不要的东西清空,那些美好的事物才能进来。人们实在太过执著于东西,只知不断地抓,不断的要,不断的想拥有,想占有,却没有意识到当你抓得愈多,空间就愈小;要得愈多,空间就愈窄。
  • 有太多的人都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人却少之又少。如果你去观察过,你将发现人们对周遭的一切是那么的不满,他们想换公司、换老板、换发型,还想换房子,换配偶,总之,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变自己。
  •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有一首千古绝唱的诗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人生如梦,又像是一场游戏,不管怎样吝啬或算计,最终还是要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人世间,不可能把一生积累的物质财富带进坟墓。
  • 你曾否察觉到,有些东西是你真正需要的,可是,有些东西看起来好像需要,但如果你仔细想过,却不是绝对必要的?
  • 有一则犹太故事说,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较重要。”.....你或许会笑这位老先生糊涂,但你不觉得很多人也是这样吗?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绪反应,并且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书中同时详细运用情境故事,解说各种情绪成因、情绪反应,以及如何因应情绪困扰。
  • 因成绩而压力倍增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事情。人们很容易陷入“如果我当时不这样做会怎么样?”的心态。或“如果我能多做准备就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