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山画作轶闻(7)奇珍异兽、得心应手

梅溪子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3日讯】“观物之生”为着写生﹐玉山伯一生艰苦卓绝、费心费力﹐但乐在其中。早期1930年绘“莲池”时夜宿草寮受蚊叮咬、清早蹲守池畔以听荷花乍开之音并闻其清香﹐又不惜成本用金粉涂画泥池之色。194X年为了描绘矢鸡﹐到田里写生野禽﹐又花钱到市场买回一对公母矢鸡来饲养、以便详细观察速描记录在案。他所提倡的﹐自己都身体力行﹐在师大时大热天还是带领学生们到处去写生。

玉山伯走到那里就写生到那里﹐到世界各地旅游也是如此。最有名的就是1975年他到美国华府动物园看到了熊猫﹐1976丙辰年根据写生及记忆绘作了“熊猫图”而题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云云。留下1978年熊猫速写﹐应系退休后与夫人再造访华府时所作。

写生只是素材﹐玉山伯教导学生们学了技法后﹐要融会贯通把绘画者个人的感受发挥出来﹐但那是真善美而不是走火入魔似地乱画一通。所以对艺术家而言﹐人文素养与哲学思想修为至为重要。

譬如说画龙吧﹐龙是神话动物﹐文史上有记载﹐台湾庙宇石雕多是龙虎﹐日本画家历代也有人专门画龙。龙无法写生﹐只有靠其他动物形象各取一部分组合成想像图形﹐重视的是笔色构图与神彩。有国学基础﹐知道“虎从风、龙从云”及“鱼跃龙门”的典故﹐画家才好构思画龙题材。玉山伯早年画过水墨龙图﹐1971年作“卧龙图”、1972年“际会风云”、1975年“鲤鱼化龙”﹐1975年“云龙图”题有“仿堂本师笔意”字样﹐到1988年更上一层楼画了好几张彩墨“扶摇上九霄”、“乘时变化”(见图示)、“跃天池”、“云龙戏珠”等图。

照笔者看﹐要“我手写我眼”﹐“仁民爱物”才能心物感应﹐“天人合一”方可体察万物入画﹐“诗情画意”终于“得心应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生活好习惯
  • 玉山画伯年长家父七岁﹐他们两人诗书画一生交谊﹐家父尊之亦友亦师。笔者虽侨居美国就业于理工高科技﹐但犹记少年时在台湾耳濡目染中华文史艺术﹐因此一直对诗画也略有钟好。近来暇时整理家里收存图书、图片﹐对玉山伯其人其画有更进一步之了解。
  • 家母说﹕“玉山兄﹐将来小孩要结婚时,您如果要送鸳鸯水鸭图,请不要画在水里沫沫游的。”后来玉山伯真地“从善如流”,开始画着陆的鸳鸯水鸭,而后他的徒子徒孙们也“萧规曹随”
  • 就艺术赏析而言﹐首图略带民俗画法﹐一个17岁少年绘画此作算不简单﹔而二、三年后再画之虎﹐已显大将之风
  • 平生最爱雀﹐黄雀如挚友。营巢屋檐下﹐朝朝常聚首。
    秋深噪霜庭﹐春来跳新柳。相看两不厌﹐闲来忘坐久。
  • 美术界好像有一种说法“宁画百雀、不绘一虎”﹐或许是由于“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顾忌﹐总是麻雀到处看得到、见过的次数多就容易画﹐而很多艺术家一生中可能在动物园看过一两次老虎而已﹐没有写生﹐只靠临摹或“闭门造车”想要画好像样的虎图那就难矣了。
  • 一般艺术家只是专善山水、花鸟、翎毛走兽、或文人画其中一门而已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