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网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请尊重孩子

文/摄影/ 叶子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尊重,个人和整体的价值都无从体现,社会和个人都将缺乏前进的动力,并容易导致社会陷入失序和混乱的状态。”(摘自美国缅因州大学出版的一份教育期刊)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想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可是又觉得与自己以前所受的教育有所矛盾,作为孩子的父母或老师,我们理所应当是孩子们尊敬的物件,为什么我们还要反过来尊重他们呢?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很充份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昨日读书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才恍然大悟,“尊重孩子其实是一条双向路”,意即受到别人尊重的孩子才会去尊重别人。

尊重孩子的含义其实很广泛,并不只是一种语言或行动上的礼貌,还包括您是否给他们适当的关注,对他们表达您的关心和照顾,避免无端的打断或干扰他们的生活,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成年人不尊重孩子的情况却比比皆是,有些甚至已经被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怪了,如:

● 随便打断孩子的谈话,对孩子的意见嗤之以鼻,不以为然;
● 轻易对孩子许诺,却不予以实现;
● 经常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孩子的缺点;
● 不给孩子活动之间的过渡时间,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 经常用命令的口吻与孩子讲话,动不动以“武力”威胁。
● 随便进入孩子的房间,看孩子的个人信件和邮件;
● 对孩子提出一些不符合其年龄发展或不切合实际的高要求;
● 不允许孩子犯错误
……

与成年人一样,孩子也有他们的权力,也有受到别人尊重的权力,而这种权力不应因为他们还不能独立和弱小就被轻视或取消。一个从小被别人尊重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去尊重别人,才会理解尊重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这种金子一般的品质,会帮助他走向成功之路。

希望下面的一些尊重孩子的方式会对家长们有所启示:

1.诚实。不在孩子面前撒谎。
2.积极正直。不要侮辱、取笑孩子的错误。
3.信任。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和承担责任。
4.公平。
5.尊重自然、环境和一切生命。
6.做一个好的听众。
7.遵守承诺。
8.尊重保护孩子的隐私。
9.不要总是催促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
10.在社交场合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也向别人的孩子问好。
11.理解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每个孩子学习的方式和进度是不一样的。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的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更重要,对于过错也就越淡薄。”
  • 教育是带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社会进步的基础建立在每一个人民的素质和素养上,而教育则是改变一个人的唯一途径。所以,不管是政府、家庭或是个人,在教育上的投资永远是最大的赢家。

  • 若是要谈创意,标准答案会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可惜在不断地补习、考试之下,孩子的创意怎么还有可能存在呢? 要教“为什么”,不要只教“是什么”。好奇与发问是引领人类从无知跨入有知的指示灯。创意的培养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可爱故事,培养孩子同理心、学会管理情绪 增进情感表达、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绪反应,并且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书中同时详细运用情境故事,解说各种情绪成因、情绪反应,以及如何因应情绪困扰。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悲伤情绪反应,并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