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横批”、“横披”三词考证

作者:明珠
font print 人气: 1330
【字号】    
   标签: tags: , , ,

现代的人将门联上横写横贴的那一幅联叫“横批”。

笔者以前常帮朋友及邻居写门联,但一直不爱提“横批”二字,自己也说不出原因。原以为古人既然这样用,必然有我学识不到之处。近日因写文章需要,抽空考证了一下“横批”这个词的来历,结果大吃一惊。

查遍民国以前的典籍,十三经、二十五史(含《清史稿》)、历代文选、历代诗抄等,未见有古人用这个词。结果查至近代中国大陆编的《汉典》,才发现清朝文人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屏轴》书中有用过一次这个词:“十年之前,凡作围屏及书画卷轴者,止有巾条、斗方及横批三式。”

笔者找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查看后才发现,《汉典》将目录标错了,应该是《闲情偶寄‧器玩部‧制度第一‧屏轴》出现的那段话。从李渔这段话的意思可以发觉,“横批”应为“横披”,是李渔的笔误。

“横披”是指长条形的横幅字画。“披”当名词时其本义是指古代柩车两旁牵挽的布帛条幅,其上有字或简单图形,是竖着写的。“横披”二字始见于北宋的书画家米芾的书中:“荆浩画,毕仲愚将叔处有一轴,段缄家有横披。”(《画史‧唐画附五代国朝》)另据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记载:“横披始于米氏父子,非古制也。”也就是说将竖写竖画的字画改为横写横画,始于北宋的米芾。“横披”二字在宋代的诗文中才开始被用到。如:

方回《题王起宗大横披 水墨作远淡势》(《全宋诗‧卷二十》)

卧龙峰下草庐幽,门外桥横水自流。
潇洒王郎只数笔,淡云疏树一天秋。

李曾伯《题推篷梅轴》(《全宋诗‧卷四》)

玉奴梳洗罢,半面露新妆。
江岸数枝影,篷窗一罅香。
横披含晓色,卧对压春芳。
……….(以下略)

从以上的考证可知,民国以前的文人未见用“横批”来表示门联上的横幅。即使是李渔笔误用了“横批”,也就是指“横披”(长条形的横幅字画)。在古汉语中“批”是不通“披”的,比如我们常在史书或古代其它典籍中见到“披坚执锐”、“身披甲胄”这些词,而改为“批”就不行,也未见有人这样用。

把“横批”二字用来表示门联上的横幅,始于近代某文人(已去世)在其充斥了党文化的小说《懒蛋牌子》一书中:“门楣上贴着新的红纸的横批,上书‘天作之合’,两边的对联是:‘庄稼传家久,翻身继世长。’”所谓的“翻身”是党文化中常见的“翻身得解放”一语的缩写。

“批”这个字如果当动词,它的意思有打击、攻击、刺入、排除、排挤、揭批等意思。而“横”字如果当贬义的形容词有横暴、放纵、意外、祸害的意思。因此,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用是很不吉利的。那么,我们写春联或其它的门联,横幅上的那几个字一般都是很吉利的话,用“横批”来表示就很不恰当,也很不吉利。

“横幅”二字始见于《晋书‧卷八十五》:“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很常见,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有人用,如《清史稿‧志七十八》:“行裳,色随所御。左右各一,前平,后中丰,上下敛。横幅石青布为之,毡、袷惟时。”

笔者认为应该用“横幅”二字来表示门联上横写横贴的那一幅联。因为“幅”的读音谐“福”,而“横”字当形容词时还可表示“充满”、“广”、“宽广”等意思。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很吉利的字。

文章的最后,笔者送给各位读者一副新创作的春联,祝福各位读者:

横幅:春回大地
上联:身行仁义礼智信
下联:家享福禄安康宁

@#

责任编辑:古容
(http://www.dajiyuan.c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间祸福相倚,宅心宽厚的人得能化解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过年前,王羲之为何三写新年对联?“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这样的凶联怎样化成好福联? 的宅心和机智随同他的书法艺术在此对联中洒落无碍。
  • 新年赏梅花,是一件喜上添雅的风韵事儿,在新年里让人福至心灵,清明澄澈一春。说赏梅,中国有名园,江南有胜景。无锡荣氏梅园融合湖光山色人文和江南园林建筑于一身,同时又是自然山水与人间文化交织而出的赏梅胜地,人说是中国江南赏梅一胜景。
  • 在中华文化中,除旧岁、迎新年若少了“春联”就少了年味。春联代表驱邪避凶、除旧布新迎福的象征。春联起源于“桃符”,主要从翰林延祥诗“春帖子”化身而来,可上溯几千年,代代的演变内涵丰富……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