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京韵大鼓系列《蓝桥会》﹙头本﹚下
【唱词介绍】︰﹙续前﹚
清明节,三月三,天气热,地又暄,
金莲小,瘦又尖,吱喽吱喽土里钻。
上有挑水扁担压着奴的肩,
累得佳人腿腕酸,她才咬牙切齿埋怨声天。
蓝瑞莲行走心暗想,不由一阵好心酸。
二老爹娘下世早,摊个丈夫甚不堪,
小奴去年才把门过,跟着婆母受饥寒。
婆母年纪老白发颤颤,丈夫年纪大久在外边。
小奴年正少,百事奴得担,
一肚子苦水对谁谈。
一行正走来得快,井台不远在面前。
两边厢放下盛水桶,哗啦啦放下挑水扁担。
迈步就把井台上,你说吓死人,小金莲站在井口边。
急急慌慌不怠慢,十指尖尖就把轱辘扳。
将将打了两桶水,
你说累得她,浑身出汗湿衣衫。
井台缺少秋葵扇,手拿着小褂子衿,唿打打唿打打,
唿打唿打当扇儿搧,连连说是好热天。
正是佳人来凉爽,惊动秀士魏景源。
世界上女子见了多少,十名八名他占先。
迈步就把井台上,尊声贤嫂请听言。
我本是河东魏秀士,高山念书回家探尊年。
山又高来水又远,走得我舌干嘴又干。
望求贤嫂行方便,舍口凉水与我餐。
但等我饮了清凉水,临行时多留几文钱。
蓝瑞莲闻听这句话,口尊公子你听言。
那不是清泉只管饮,不要银子不要钱。
【补充说明】:
《蓝桥会》是早期艺人常演曲目,后来的艺人演出时渐渐不再演唱开头一段金童玉女下凡的内容。四十年代以来,这一曲目在本曲种已不见演出。《蓝桥会》原本是较为粗糙、原始的曲本。1908年天津女艺人张金环曾灌制了唱片,所用唱词有所变化,因艺人加工创作衍变所致。
节录其中唱词:
‘这山长青哎云,云雾罩山,
山顶上有古洞,他神仙就在洞的里边。
在这昔日里,有一位公子是一位秀士,
公子姓魏,名叫景元。
一日里闷坐在这朝阳古洞,要到这华山街上边。
迈步出了这洞门以外,缕顺着大路往前翻。
正走中间 ,抬头观看,有一座蓝桥,横看就在路南。
见蓝桥,东头儿地起西头儿向,
两边儿都安定了那叫汉白玉的栏杆。
这个河内水,东流滚滚,滴溜溜儿地转,
流的是,跟头高高那些浪底儿漩。
说两头儿栽定垂杨柳,是那来往不断那些打渔的船。
魏公子观不尽是蓝桥那里的景,
又只见,白衣的渔翁他就站立他就在河边,
他手拿一根钓鱼的竿,他上下就把鱼戽来搬。
魏公子站蓝桥是苶呆呆地发了回子愣,
怎么那么巧!从那边又来了一个挑水的女婵娟。
要问佳人儿,怎么打扮,明公不知听着我来言。
她是头上青丝如墨染,在那头上她斜绾那白玉的簪。
三ㄚ四股飞彩凤,凤髻旁边插着牡丹。
单单的生了一个双双的耳,耳坠着八宝赤金环。
环生生,那柳叶儿的眉,
相衬一对杏核儿的眼,眼赛那秋波呀水一般。
鼻赛悬胆,牙赛银玉,杏眼朱唇樱口含。
不搽这胭粉自来透出俊,红里头透着白,白里透着鲜。
在上穿,雨过天青这蓝布衫,青缎子的磨盘领儿就在胸前盘。
下穿中衣儿,蓝青士布,露出来,丁丁点点的小金莲。
肩担一对这杉木的桶,桑木的扁担担在肩。
款动金莲来至在井台以上,吓死人!
这么大的井口儿,这么点儿的一个金莲。
仰面朝天叹了一口气,咳,好热的天!
撩起了我的衣裳衿儿下边儿,忽搭搭地就把扇儿搧。
……’
(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