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展望社大未来 学者吁推动社大学位接轨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周永捷台北十一日电)社区大学核心任务在于探讨根本问题、发展公共领域,以及充实生活内涵。台湾社大自1998年发展迄今已十年,学者认为深化社大的核心价值、接轨社大学分与大学学位,以及推动社大参与社会改革,是社大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愿景。

社大运动是台大数学系退休教授黄武雄在九0年代倡议,1998年台湾第一间文山社大设立,目前全台已有七十多所社大以及十三所原住民部落大学,人数也从文山社大时期的八百人,扩增到现在全台每年约有二十五万名民众选修社大课程,课程讲师也增加至两千多人。

对于社大未来的发展方向,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常务理事顾忠华在“迎接社区大学的下一个十年”一文中指出,社大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于“深化社区大学的知识论述”。

顾忠华表示,社大发展需要一套包含成人学习的知识论、教育哲学、教学模式、课程研发,以及师资培育的知识系统,这些都须以更有系统的方式重新建构,以深化社大的核心价值及知识论述。

关于社大学分与“大学学位”的接轨,社大全促会常务理事周圣心认为,社大未来可采兼具“进修课程”及“学位课程”的“终身学习双轨制”。其中“进修课程”是依据学员参与进修课程的时数,由开设课程的社大认证,核发学习时数证明。

为让社大的“非正规学分”与“正规大学学位”接轨,周圣心建议社大应提出开设课程认证申请,让修课成绩符合规定的学员获得大学学分证明;相关单位也应放宽各大专校院对非正规学分的认可,并由各大学增设终身教育相关科系,采计学员修读的非正规学分,同时要求学员须完成校系开设的必修核心课程。

在对公共事物的关怀上,台北市文山社大校长唐光华表示,相较于其他国家,台湾社大发展模式中很特别的地方在于许多社大非常重视公共参与和社区关怀,包括地方环保、文史、弱势关怀、公共卫生教育、劳工,以及新移民等课题。

唐光华表示,社大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正是正规大学最欠缺的部分;因此,社大未来可以不必过度强调成人高等教育的部分,而是透过相关补助,支援社大发挥推动社区改革的力量,成为公民社会的火车头,提高社大师生的公共关怀。

社大如今已在全台各地开花结果,例如开发妇女潜能、关怀外籍配偶的北县芦荻社大;结合社区营造的宜兰社大;以及关怀环境、防治污染的台南社大。在社大下一个十年里,政府、民间以及学界,如何在社区、学习和生活中建构出一条全民终身学习的成人教育大道,有待各界共同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