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21日讯】定义:
当一个人的行为威胁到他周遭人的人身安全,造成身体的受伤或心理的创伤,甚至造成死亡的恐惧。不管有没有激发的因素或预警的前兆,都可能引发暴力行为。
临床表现:
个人表现出小至言语的敌对倾向、大至严重到足以造成他人伤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对周遭接触的人们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些还会伴随暴怒、兴奋和幻觉的表现。这些暴力行为可能出现在急诊、精神科病房、普通住院病房、门诊,也可能出现在社区当中。
造成原因:
反社会的人格倾向或异常者、有酗酒习惯或药物滥用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或是某些文化背景也会造成暴力行为的出现。
结果:
往往对于周遭的亲人朋友,甚至照顾他们的医疗人员,造成突发性的、无预警的身体伤害,或心理戕害等,严重者可能会伤人致死。
要怎么预防才好?
1.虽然无法以全面性、可靠性的方法去预测暴力行为的发生,但是可以从一个人的生活背景与过去病史等来评估发生的风险。
2.对于有暴力行为发生的前例者,要了解他过去的病史;是否有酗酒和药物滥用的情形,以及先前引发暴力行为的因素等。
3.在周遭的环境就必须预先准备,避免刺激他发生暴力行为;或让他潜在的暴力行为控制在一个可以解决的情境下;或是万一发生暴力行为时,准备好可以快速发现及解决的方案。
4.避免刺激到他而产生冲突,试着疏导他的愤怒情绪,以及了解并处理其可能的压力来源。
5.必须了解临床团队的重要性,应该平常就为他寻求可靠的医疗资源。
6.与其接触时,必须了解自我处置这些暴力行为者的极限性,甚至要随时注意暴力行为者和周遭人的安全,并且留意万一发生暴力行为时必须要有的安全逃避途径与作为。
我该怎样照护自己?
1.周遭有暴力行为者,应该清楚了解该行为发生时是无法忍受的,所以要清楚地向他表达交往的界线。
2.平时多演练并熟习逃避暴力行为攻击的方式与途径。
3.对于有暴力行为者,应该让他没有机会接触伤人的利器,甚至透过与当地警察单位联络等方法,做为人身安全保护的不时之需。
什么时候需要找医师?
1.该暴力行为者有酗酒、药物滥用、或精神分裂症等情形。
2.暴力行为不断重复发生,有严重伤人的倾向或事实发生时。
3.在警政机关协助下安全情况无虞,但他的行为或病情严重到需要医师或医护人员介入时。
4.受到暴力行为者的威胁,需要药物的介入与医疗措施的进行时。文/行政院卫生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