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买彩票app- 线上博彩全攻略

【世说新语】言语篇:覆巢之下

刘义庆
font print 人气: 156
【字号】    
   标签: tags:

《覆巢之下》

孔融被收(1),中外(2)惶怖(3)。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4),了无遽容(5)。融谓使者曰:“冀(6)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7)亦收至。

1.收:拘捕。孔融为曹操所忌,被诛。
2.中外:朝野内外。
3.惶怖:惶恐、害怕。
4.琢钉戏:当时金陵童子有琢钉戏,先以小钉琢地,名曰签以签之所在为主,出界者负,彼此不中者负,中而触所主签亦负。
5.遽容:惶急之容。
6.冀:希望。
7.寻:不久。

《陈元方答客问》

颍川太守髠(音:昆)(1)陈仲弓(2)。客有问元方:“府君(3)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音:秀)如兰(4)。’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荅。”客曰:“足下但因伛(音:语)(5)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6),尹吉甫(7)放孝子伯奇(8),董仲舒(9)放孝子符起(10)。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1.髠:古时剃去头发的一种刑罚。
2.陈仲方:陈寔(音:石),字仲弓,东汉许昌人。桓帝时,为太丘长,曾遭党锢之祸,陈寔就狱请囚,遇赦得免。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后居乡闾,平心率物,有争讼者,辄求判正。卒时会葬者三万余人,谥文范先生。
3.府君:指颖川太守。
4.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系辞》上:“金至坚矣,同心者,其利无不入。兰芳物也,无不乐者。其言同心者,物无不乐也。”臭,气味。
5.伛:驼背、背脊弯曲的,形近于鞠躬的样子。此客人意谓陈元方无法回答而假装不回答。
6.孝己:殷高宗武丁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感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7.尹吉甫:姓兮,字伯吉甫,房陵(今湖北房县)人,周宣王时上卿,文武双全,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周宣王北伐猃狁,尹吉甫奉命出征,取得了胜利,《诗•小雅•六月》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8.伯奇:尹吉甫有子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邽。乃毁谤伯奇于吉甫,于是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从,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宣王闻之曰:“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射杀后妻。
9.董仲舒:广川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采用,为儒家学说取得正统地位贡献巨大。
10.符起:事不详。据说曾被误会为不孝之子被赶出家门,投奔父亲的好友王善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阮光禄(1)在剡(音:演)(2),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3)?”遂焚之。
  • 谢太傅绝重(1)褚公(2),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3)亦备。”
  •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 范宣(1)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2),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3)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4),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音:昆)(5)邪?”范笑而受之。
  • 殷仲堪(1)既为荆州,值水俭(2),食常五碗(3),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4),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5),云我豁平昔时意(6),今吾处之(7)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8)其存之。”
  • 王仆射(1)在江州(2),为殷、桓(3)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4)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5)。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 边文礼(1)见袁奉高,失次序(2)。奉高曰:“昔尧聘许由(3),面无怍(音:做)(4)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5)?”文礼答曰:“明府(6)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 孔文举(1)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2)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儁才清称(3),及中表(4)亲戚乃通(5)。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6),与君先人伯阳(7),有师资之尊(8),是仆与君奕世(9)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音:委)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10),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音:促及)(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