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
孔融被收(1),中外(2)惶怖(3)。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4),了无遽容(5)。融谓使者曰:“冀(6)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7)亦收至。
1.收:拘捕。孔融为曹操所忌,被诛。
2.中外:朝野内外。
3.惶怖:惶恐、害怕。
4.琢钉戏:当时金陵童子有琢钉戏,先以小钉琢地,名曰签以签之所在为主,出界者负,彼此不中者负,中而触所主签亦负。
5.遽容:惶急之容。
6.冀:希望。
7.寻:不久。
《陈元方答客问》
颍川太守髠(音:昆)(1)陈仲弓(2)。客有问元方:“府君(3)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音:秀)如兰(4)。’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荅。”客曰:“足下但因伛(音:语)(5)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6),尹吉甫(7)放孝子伯奇(8),董仲舒(9)放孝子符起(10)。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1.髠:古时剃去头发的一种刑罚。
2.陈仲方:陈寔(音:石),字仲弓,东汉许昌人。桓帝时,为太丘长,曾遭党锢之祸,陈寔就狱请囚,遇赦得免。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后居乡闾,平心率物,有争讼者,辄求判正。卒时会葬者三万余人,谥文范先生。
3.府君:指颖川太守。
4.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系辞》上:“金至坚矣,同心者,其利无不入。兰芳物也,无不乐者。其言同心者,物无不乐也。”臭,气味。
5.伛:驼背、背脊弯曲的,形近于鞠躬的样子。此客人意谓陈元方无法回答而假装不回答。
6.孝己:殷高宗武丁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感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7.尹吉甫:姓兮,字伯吉甫,房陵(今湖北房县)人,周宣王时上卿,文武双全,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周宣王北伐猃狁,尹吉甫奉命出征,取得了胜利,《诗•小雅•六月》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8.伯奇:尹吉甫有子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邽。乃毁谤伯奇于吉甫,于是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从,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宣王闻之曰:“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射杀后妻。
9.董仲舒:广川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采用,为儒家学说取得正统地位贡献巨大。
10.符起:事不详。据说曾被误会为不孝之子被赶出家门,投奔父亲的好友王善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