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国发基金 怎能黑箱作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孟伦/特稿

当三千六百元的消费券发放引发普遍关注,各界讨论盈庭之际,国发基金在马政府一声令下就要扩充为一兆元,且其中八千亿将由举债取得,每位民众将因此背负约五万元债务,对这种强迫全民背债的作为,不但立法院无权置喙,就连如何运用这笔庞大的兆元基金?纾困对象与标准为何?也完全缺乏监督机制,形同黑箱作业,是否会让有心人上下其手、产生严重流弊,令人忧心。

每国民背五万元债务

转型后的国发基金,除规模扩大、放宽投资中国、功能从“扶植新兴产业”转变为“改造产业体质”,但却因此面临三大问题,举债扩充将使原本毫无负债的良好纪录,走入历史,放宽投资中国恐导致“钱进中国、债留台湾”,至于功能转型,也有适用上的疑虑。

过去国发基金的投资对象,以创投或新设公司为主,新的国发基金则是要挽救体质有问题的企业;但景气陷入衰退,电子、房地产、汽车等每个产业都面临经营困难,政府要怎么筛选?公平性又在哪里?

试想,若一家上市柜企业通过国发基金审核,获得资金大笔挹注,甚至进行收购,就会威胁、影响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或者,协助某个产业进行体质改善,其他没获得帮助的产业,也会大喊不公。

尤其,国发基金这个兆元“超级大金库”,想要争取的企业一定不少;若政府没有一套具说服力之选择标准,以及严格的审核程序,未来投资失利或亏损,势必引来外界质疑,是否针对特定公司或产业“利益输送”?

恐招致利益输送质疑

另,就风险的角度来看,国发基金除早期成功投资台积电等电子大厂外,后来的经营绩效不仅不及格,且发生多次严重错误投资、造成亏损案例。

当规模只有两千亿元,国发基金的经营绩效与专业能力,就已饱受外界强烈抨击,如今,规模扩大至一兆元,国发基金还有能力因应及处理吗?况且,国发基金已修改规定,其投资对象可以参与投资中国,无疑是让投资风险更为加倍。

此外,这笔加码的八千亿元资金来源,是国内公股银行或邮储,也就是政府向广大存款户借钱,来投资改善体质有问题的企业;因此,未来若再发生投资亏损,所面临的冲击将远超过从前,也使得国家财政更加恶化!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