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晏子聘(2)于吴,吴王问:“君子之行何如?”晏子对曰:“君顺怀之(3),政治归之(4),不怀暴君之禄,不居乱国之位,君子见兆则退(5),不与乱国俱灭,不与暴君偕亡(6)。”
(出自《晏子春秋·第七卷外篇第七》)
【注释】
1 本篇中晏子论述了自己的“人臣观”,即择明君而侍,不愚忠于乱君。
2 聘:聘问,诸侯之间的遣使通问。
3 君顺怀之:国君顺从道德就亲近他。怀:归向,归附。
4 政治归之:政事治理好就归附他。政治:政事清明。
5 见兆则退:看到动乱的先兆就引退。兆:征兆,指乱兆。
6 偕亡:一起去死。
【语译参考】
晏子到吴国聘问,吴王问道:“君子的行为应该什么样?”晏子回答说:“君王有德行就归向他,政治清明就归附他,不贪图暴君的俸禄,不任政治混乱国家的官职,君子见到不好的征兆就退隐,不同乱国一同灭亡,不同暴君一起死亡。”
【研析】
作为君子首先要清醒的认识到当权者是明君,还是昏君、乱君。愚忠于乱君,按乱君的意思办事,那不就是助纣为虐吗?正直的官员,就是要保护善良的百姓,伸张正义,宁死也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当上天有征兆来警示人的时候,就要及时做出选择,不作暴君的陪葬品。
【延伸思考】
1 君子有所择,择其当行的方合乎道。当你有机会出任国家官员或为上级赏识时,你依哪些条件考虑是否出任?
2 德是为人的必备条件,人生的福祸、命运可能与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古至今,德也是为人的准则,你要如何做才能修德呢?
【参考资料】
1 《晏子春秋》 陶梅生注释 三民书局 1998年出版
2 《晏子春秋》 晏婴原著 李万寿译注 台湾古籍1996年8月出版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