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澎湖古庙 保存不易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高茂雄澎湖县七日电)澎湖县庙宇密度全台最高,但由于民众古物保存观念淡薄,很多古庙在重建或翻修的过程中,古物未获得妥善保存。澎湖乡土艺术家陈扶气以庙宇古物搭建成“春娇茶室”,盼能保存文物,但也引发争议,“春娇茶室”究竟是破坏还是保存古物?论者看法不一。

总面积只有一百二十七平方公里的澎湖县,由于居民大部分靠海为生,每天出海都要面对不可知的命运,宗教信仰成了生活重心,全县九十一个村里,却有两百多间宫庙,密度全台第一。

澎湖县文化局博物馆课课长王国裕分析指出,澎湖民众普遍认为地方宫庙愈大、愈富丽堂皇,愈有面子,于是纷纷拆掉老庙盖新庙;加上营造业者从本身利益出发,常积极游说或鼓励地方主事者拆庙重建,因此,很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庙宇就这样消失了。

澎湖这几年古庙一间间翻修,古物也一件件毁损流失,最有名的例子是民国九十年安宅周王庙拆除重建。王国裕和澎湖文史工作者王文良回忆当时参与抢救周王庙文物的亲身经历。

王国裕说,周王庙保存了剪黏老艺师王保原和彩绘老艺师潘丽水的珍贵作品,却在拆除过程中大部分毁损,令人搥胸顿足。当年他在怪手的夹缝中,历尽危险,才抢救下几件王保原和潘丽水的作品。

王文良指出,澎湖地区只有安宅的周王庙和中屯的永安宫拥有王保原的作品,但在庙宇重建过程中大部分已毁损,殊为可惜。经抢救下来的少数作品,现保存在县文化局的文物库房内。  

曾拍摄纪录片“剪黏 保原师”,探讨古庙维护问题的导演曾吉贤指出,民国五、六十年代是台湾庙宇建筑的盛世,当时兴建的庙宇很多集合了各业别的有名艺师,艺术价值极高。但可惜这个时期兴建的庙宇因年代不符三级古迹的法定要件,无法申请登录,也就难以保存。

澎湖最近的一次事件是今年一月底,具有三百年历史的澎湖沙港村广圣殿拆除重建,整座庙宇包括大殿、龙柱、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整批古物公开标售,并无妥善保存计划,县文化局事先也不知道。

这批古物最后由旅居高雄的沙港村民陈忠铭以新台币三十二万三千元标得,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发关注,陈忠铭最后决定将所标得的文物留在村里,由庙方保存。

接下来要面对的下一个挑战则是湖西乡尖山村显济殿的重建。台电公司于民国八十五年规划兴建澎湖尖山火力发电厂时,为回馈尖山村民,提供新台币五千万元,补助尖山村重建显济殿,兴建工程因故延宕了十二年,至今年一月二十八日才动土,预计两至三年完工。

所幸显济殿工程不是原地改建,而是择地新建。王国裕指出,建新庙的过程中,如果是原地重建,保存旧庙文物的希望很小,但如果是择地另建,保存的可能性较大。湖西乡长陈振中曾经承诺,将尽全力保存和维护旧显济殿的完整。


澎湖乡土艺术家陈扶气以庙宇拆除后的古物搭建成“春娇茶室”,盼能保存文物,但也引发争议。// 中央社


澎湖籍乡土艺术家陈扶气是长年投注心力保存庙宇古物的民间人士,约四、五年前澎湖多家宫庙拆除重建时,他一口气买下了案山上帝庙、西卫辰威殿、虎井观音庙三间宫庙的所有古物,现在大部分收藏在他的“春娇茶室”里,但他保存古物的方式引发争议。

当年从古庙拆下来的梁、柱、门板,后来成为搭建“春娇茶室”的建材,或被锯断钉成桌椅,其他较小的文物则用作布置。走进“春娇茶室”,宛如走进一座寺庙博物馆,充满宗教神秘氛围。

陈扶气的作法引发争议,批评者说他在保存之前已先作了破坏,根本谈不上什么文物保存。但陈扶气说,他原本把古物都放在仓库内,但限于个人力量有限,无法作更妥善保存,很多文物很快就出现虫蛀和腐烂,最后无奈,只有把它们“活用”。

陈扶气指着他满屋子的古庙文物说:“如果我不把它们搭建成春娇茶室,你现在什么都看不到。”

澎湖古庙保存陷入两难,村民有钱有心要把原来的老旧小庙改建得更大更壮观,谁都无权反对,但问题是拆下来的文物要如何保存,由谁保存?如果是择地另建,旧庙如何管理维护?没有神明,没有信众,也没有了香烟,还算是庙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