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福彩3d预测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元旦”、“新年”二词考证

明珠
font print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元旦”一词,汉代以前称“元日”,据《尚书‧尧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汉‧孔安国(孔子的十一代孙)注曰:“月正,正月;元日,朔日也。”也就是说正月初一这天,舜接受了尧的禅让。又据《礼记‧月令第六》记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在中国古代,“元旦”就是指黄历的正月初一这天,而不是现在西历的1月1日。这个词最早见于南朝梁‧萧子云《介雅三曲》(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另据宋‧吴自牧《梦粱录‧正月》记载:“正月朔日(黄历每月的初一日古称‘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年节序,此为之首。”

据古代的典籍记载,从唐朝到清朝,元旦这一天大臣们都要上早朝,向皇帝祝贺新年的到来;有的朝代还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如:

唐‧徐彦伯《同韦舍人元旦早朝》(《全唐诗‧卷七十六》)
夕转清壶漏,晨惊长乐钟。逶迤纶禁客,假寐守铜龙。
予亦趋三殿,肩随谒九重。繁琦接曙响,华剑比春容。
相问韶光歇,弥怜芳意浓。愿言乘日旰,携手即云峰。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四十三》: “丁巳,进呈敕令所条目。元旦,皇帝御大庆殿受贺。”

《明史‧卷六十四》:“洪武元年十月,定元旦朝贺仪。”

《清史稿‧卷二‧本纪二》: “丙申,用礼部参政李伯龙言,更定元旦朝贺行礼班次。”

《清史稿‧卷八十五‧志六十》: “祭礼不一,而以元旦拜天、出征凯旋为重,皆帝所躬祭。”

“新年”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志第二十五》:“凡岁将终,奏新年历。”也就是黄历的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从这一天开始,才算是新年到来了。“新年”一词多见于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如:

唐‧杜审言《除夜有怀》(《全唐诗‧卷六十二》):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唐‧张说《钦州守岁〉(《全唐诗‧卷八十九》):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宋‧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全宋诗‧卷05》):
正月一,是新年。
家家庆贺,处处喧阗。
惟有拄杖子,不随时变。
松根稳坐,石上安眠。
蓦地放憨歌一曲,啰啰哩啰啰哩啰。
木人听不足,瘦立绿萝烟。

宋‧陆游《昔在成都正月七日圣寿寺麻子市初春行乐处也偶晨兴闻邻村守麻有感》(《全宋诗‧卷六十三》):
乐事新年忆锦城,城南麻市试春行。
如今老病茅檐底,卧听儿童吓雀声。

清‧唐烜《辛丑元日试笔》(《清诗汇‧卷一百七十七》):
谪籍栖迟久,颓波感慨频。新年增白发,故国满青磷。
星朗空江夕,花秾小槛春。迂生谋已拙,窥管验钩陈。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元旦”是指黄历的正月初一。而从正月初一这天开始,才能称之为“新年”到来了。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因为比小寒还要冷所以称作“大寒”
    农民历书说:“斗指葵为大寒:时大寒栗烈己极,故名大寒也。”
  •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相传汉文帝在大将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后即位称帝,而戡平的日子刚好是正月(元月)十五,那时的夜称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夜,称“元夜”或“元夕”所以,汉文帝就把它定为“元宵节”。因此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都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 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于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该书记载圣母玛利亚也就是耶稣的母亲是因圣神的感动而怀孕,玛利亚在梦中天使加百列向她显现,告诉她,她将要生下神的儿子,他要被称为“耶稣”意思是要祂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 关于圣诞树的源始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近年来,圣诞树在国内已逐渐成为圣诞节的普遍装饰,在圣堂中或在家庭中,甚至在百货商店中均可看到大大小小.灯光闪烁的圣诞树。相信很少人知道其来源与宗教性的意义。可能只知道这是来自欧美的一种外国习俗而已。
  • 三国时期有一位“丑妻”,颇为聪慧,即曹魏大臣许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图》。(公有领域)
    元稹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言其妇德;“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 《人日》一诗,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主要是为了答谢皇甫曙的宴会邀请创作的,到尾联才算是正式答应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礼的要求这样写的。《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