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可以这么浪漫(1)

李伟文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日本著名的动画导演宫崎骏某一次接受访问谈到他制作动画电影的起心动念:“现在的孩子每天都一点一点地失去希望,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种现象,为了这群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我决定终生投入电影的制作。”

  台湾的孩子也如同日本一样,在繁重的功课与莫名的压力之下,属于孩子应有的好奇与热情也一天天消逝,眼睛里的光芒也一天天黯淡下去。或许这就是我写这些文章的主要原因吧!

  当蕴慧知道我正在整理过去十多年来零零星星的纪录,将有关双胞胎女儿的文章集结成册时,相当反对,她说:“谁会对于我们怎么带孩子有兴趣?”“我们的孩子资质普通,人家敢出书所写的孩子都是超资优的,AB宝这么平凡会不会贻笑大方?!”

  其实我的想法正与蕴慧相反,正因为我们孩子资质一般,而且我们采取的教养方式也几乎都不必特别花钱,父母也不必多能干多厉害,是夫妻都得上班的台湾普通家庭所能运用的资源、所过的家居生活,这才对大家有帮助,“只要愿意,你也可以这么做。”

  虽然我与蕴慧在大方向的价值观是相同的,但是生活习惯与学习态度却有非常大的差异。

  比如说,我们都认为孩子的常规养成是教养最重要的核心,因此,孩子必须有规律的作息,每天分担做家事,不吃垃圾饮料食品,这些我也都同意,但是我却觉得不必死板板的像天条一般。所以我常常在和AB宝一起出去散步时,偷偷买些垃圾饮料给她们享受一下,因为规律是必要的,但是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也应该容许小小的放纵一下吧?

  又比如说,蕴慧坚持孩子每天九点半要上床,最迟十点要入睡,同时也认为每天教的功课一定要搞懂才能做别的事情。这两个“常规”有时候是会矛盾的,A宝在小学二年级时就发现了:“妈妈每天晚上到了九点以后,就会开始发疯,声音会变得好大声!”

  或许因为我从小到大不只没有补习,也从来没有大人会检查我的功课,所以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有许多道理搞不清楚,许多以前该学会的功课不只当时没搞懂,甚至现在也没搞懂,可是,我还不是活得好好的。我的读书习惯是“知道”自己那些地方还没弄懂,然后就把它包裹起来(放在心里)放着,先跳着往后面看下去,或许不久就懂,或许长大一点就懂,但是我不会让一个问题卡住,而僵在那里什么也动不了!

  对于我和蕴慧教养上的差异,AB宝似乎适应得很好:在妈妈面前乖乖地把一切该做的事情做完;妈妈值班或不在时,就跟着爸爸去玩耍!

  很多家庭或许会为了孩子教养问题而闹得夫妻失和或者徬徨无所适从,其实我总是觉得家长一定要放轻松,只有父母快乐自在,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能正常的学习与成长。好吧,若是你还是不知道教养该从哪里开始的话,美国诗人艾蜜莉曾写过:“我老是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但是我相信从爱开始绝对不会错!”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许多东西是以爱之名伪装,比如说:“面子”与“恐惧”,爱是关切,是陪伴,但不是束䌸,更不是占有,当你脱口而出:“我是为你好”时,就要当心了!

  我们常提到的“陪伴”,代表着与孩子谱写共有的温暖回忆,而童年中能保有许多如此的记忆,其实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了!

摘自:《教养可以这么浪漫》野人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可爱故事,培养孩子同理心、学会管理情绪 增进情感表达、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绪反应,并且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书中同时详细运用情境故事,解说各种情绪成因、情绪反应,以及如何因应情绪困扰。
  • (图/小树文化提供)
    运用故事,让孩子理解自己悲伤情绪反应,并详细解说如何自我调节、加强情绪管理。
  • 人们有时候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情生气,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引发冲突。而为人父母者对于孩子的生气,往往会感觉很棘手。现在,有专家分享了有效的解决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气时说一句短语,他们马上会镇定下来,无论他们年龄多大都是如此。
  • 众所皆知,听古典音乐有益身心健康,坊间也有出售一些专门供孕妇播放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最近墨西哥的一项研究发现,让胎儿听古典音乐可以让他们的心率变得很平稳,可能有助于他们的发育。
  • 郑板桥在五十二岁时有了一个儿子,叫郑麟。老来得子,他自然十分喜欢,对孩子的教育他也非常重视,不但注重文化素养,更重视人品道德。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过BN(O)签证(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移居英国,当中家长最为关心的就是教育问题,许多家庭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而选择移民。移民英国的港爸Gordon Lam,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来到英国读中学,即将升读大学,究竟他们需负担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样应对庞大的教育支出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