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百问百答

真的有嫦娥吗?

淑萍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9月23日讯】人皆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所以,自古以来,少女们拜月时都会祝愿自己,希望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但是,嫦娥真的存在吗?她是神话中的假想人物,还是确有其人呢?

传说中的嫦娥

相传在遥远年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每天轮流出来,温煦的照耀大地,但是突然有这么一天,十个太阳竟一起出现…
一个名叫后羿的神射手,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成为百姓心中的英雄。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巧遇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给了后羿一包长生不死药。只要服下此药,便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妻子,没有马上食用它,而是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藏。后来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知道了这件事。蓬蒙看见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箱?,便起了歹念,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带领众徒外出狩猎,蓬蒙假装生病没有跟随。等待后羿等人走远后,蓬蒙便闯入内宅,威吓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情急之下,只好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之后,身体顿时轻飘飘的开始离地,而且越飞越高,向天上飞去了。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不愿飞远,所以就选择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来,后羿回到家,发现嫦娥不见了,悲痛欲绝。他仰望夜空,呼喊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晚的月亮外格特别皎洁光亮,而且月亮上面好像有个身影酷似嫦娥。思妻心切的后羿至此方知无可挽回,只好在花园?摆上香烛,遥祭在月宫?的嫦娥。
  
史籍中的嫦娥

翻阅古书,发现许多古籍上皆有记载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现的是战国时代的《归藏》一书:“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后来,汉代也有不少书籍提到嫦娥的事。例如:王充在《论衡》中说:“后羿善射,从西王母处取得不死灵药,为其妻嫦娥窃服,遂得不死,奔于月宫。” 《搜神记》:“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在屈原的《楚辞.天问》中也说到嫦娥偷药的事由:
传说中尧的时候,十日并出,大地干旱,羿射下九个太阳为百姓平息灾祸,同时也赢得美人嫦娥的芳心。但羿与嫦娥结合后,却又爱上河伯的妻子宓妃,并射瞎河伯的左眼。这时羿已向西王母乞得长生不老药,尚未服用。嫦娥不能忍受丈夫的不忠,趁羿不注意时,偷吃了他的仙药,吃后翩然飞起,直奔月宫。

一直到张衡的《灵宪》,则写出嫦娥偷药的后果:
嫦娥在窃取灵药奔向月宫之前,内心曾有所疑虑:“我这样对吗?”因此找了名叫有黄的巫师占卜吉凶。结果是吉的,嫦娥才决定这么做。最后到了月中竟意外的变成了蟾蜍。

“嫦娥到底是否真实存在过?”这个谜题似乎无可解。但就像西方的圣诞老公公一样,有没有其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藉由这个典故,让人们找到庆祝节日的依据,也藉由这个流传久远的故事,将一些和月有关的事物连结起来,成就人们缅怀思月之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隋朝初年有一个人,挑了麦饭要去京城兜售。走到渭水河畔时,这个人肚子饿了,就想吃点麦饭。因为麦饭是要和着水来调匀的,于是,他就到处找水要来调和这些麦饭。因冬天渭水正结冰,所以这人就走到冰冻的河床上凿了个冰洞,可是后来又想:我把水取出来和着麦饭,走来走去真是麻烦。还不如就在冰洞中和麦饭来的省事。于是,他就把麦饭全都倒进冰洞中。
  • 武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代国君,也是商王小乙的儿子。原本逐渐式微的商朝,在武丁的知人善任及励精图治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民生富裕,史称“武丁中兴”。
  • 王皇后是王莽的女儿。王莽是西汉末年一个极具野心的政客,但他的女儿却恰恰相反,是个为人称道的忠贞烈女,父女俩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了诸侯兼并的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不免发生一些冲突,长期累积下来,就导致了这场长勺之战。
  • 齐景公很喜欢赏玩鸟儿,甚至还派了烛邹去专门管理那些鸟儿。有一天,烛邹不小心让鸟儿飞走了,齐景公很生气,下令要杀死烛邹。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 过年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团聚、祭祖、祈福和欢庆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 人一生周期除了生死之外,成年和结婚、生子都具有人生阶段转换的重大意义了。所以在这些重要的日子,都留下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礼仪,丰富这些日子的内涵,同时也给予人丰厚的祝福!本文就来说说喜获新生儿的民俗礼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