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扬台湾漆艺的大师--赖作明
家在台中市区,有一天因故得知台中市有一家漆文化博物馆,十分好奇!繁华的都会区中没有漆树生长处,怎会有漆的博物馆?信奉“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的真理,于是迫不及待的问清楚台中市建智街的博物馆所在,亲自实践“百闻不如一见”的学习箴言。
认识漆
一般人听到“漆”可能会马上连想到的是现代化学合成的所谓“油漆”,其实,漆艺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是漆器的制作繁琐、费时且耗功,属于贵族专用的奢侈品,因此留世的数量并不多,能认识它的人也就相对的少了。
“漆木被划开水流出就是漆”,这是漆文化博物馆对“漆”字的说文解字,也是中国的漆树取漆汁的实况描述。如何判断漆的品质呢?馆长赖作明表示,漆是由漆树而来,树木的生长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漆因而有软、硬之别。
很难想像这样天然的植物汁液在干燥后竟然能千年不坏、不褪色、不剥离、不被强酸、强碱侵蚀也不怕水、火,而且放置越久越漂亮!赖作明指出,台湾人因为不知道漆的制作详情,所以无法领会漆艺作品的艺术境界及其珍贵处。
越南割漆树采七刀法比台湾的好
赖作明说:“全世界漆树仅3种:一是中国大陆、日本;二是台湾、越南;三是柬埔寨、泰国。种漆树除了制作漆陶漆画外尚有2个优点:第一,根据嘉义大学研究得知,漆的成分可以治疗5种癌症;第二,漆的种子炒过后像咖啡一样可以泡茶喝,能保持头发乌黑亮丽,有健胃整肠的效果,使人长寿。”
无怨无悔为台湾漆文化付出
深谙漆艺的赖作明在推广漆艺的路上孤独的走了这几年,现在他决定主动出击以传扬漆艺之美。他目前在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开课,博物馆的研习教室也充当学生们修习漆艺的教室。此外,从今年起在国姓乡、嘉义大学、大叶大学、台南艺术大学以及云林科技大学等5个单位,以学术研究的立场种漆树,希冀能从教育做起漆艺推广的扎根工作。
赖作明之父赖高山昔日曾经遇到许多挫折失败,之后靠做漆的千层堆积工艺而让富裕再度回到赖府。重视饮水思源的他于是义无反顾的投入漆的传承工作,与长子赖作明自筹经费,在自家成立了“台湾漆文化博物馆”,并于2000年元旦正式开馆,免费开放让民众参观。
或许艺术使命也是遗传的一部分。赖作明自小传承父亲对漆的钟爱,大学虽念企业管理,但为了漆艺还于37至39岁时在日本“金泽美术工艺大学”教务长小松芳光的极力推荐下,到日本当一个没有学历的研究生。
谈起对漆艺推广的无怨无悔,赖作明表示,父亲赖高山、金泽美术工艺大学的小松芳光与明道中学汪广平校长三人,以及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的传习计划众多学生弟子的投入,是影响他能对漆艺研究与传扬无怨无悔的关键。
漆桌上的漆瓶作品,主角都是鱼。
台湾之光--漆陶
与赖作明深谈才知道,目前在台湾有75%做漆的人口是从这里培育出来的!贴叶子的漆器DIY是他研发出来的;台湾所有漆艺家也都是他推荐出来的;了解漆艺不易推广的原因,他努力将漆带入简易工艺范畴中、研发漆工具与材料,以带领更多民众认识漆,了解漆,喜爱漆,进而珍视台湾之光 - 漆陶。
赖作明为台湾漆陶制作的第一人,并将变涂、彩绘、贴付、镶嵌等多种变化无穷的技法运用在漆陶上,开启了台湾特有工艺文化的新纪元。在钻研漆艺技法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赖作明有过极痛苦的经验。他说:“被漆‘咬’是作漆人常会遇见的,有一次,我全身肿胀,必须泡在水中才舒服。那次之后,有6年时间不敢碰漆!”或许是使命使然,现在的他仍是终日与漆为伍,并致力于漆艺改良使其更适应于台湾居民的生活习惯。
千层堆积的首环与项链坠子
文馨奖表扬文化传承功劳
文化的保存、传承工作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之一,碍于所许多的不足,传扬台湾漆艺文化这样的重责大任由赖高山与赖作明父子独自在民间耕耘,文建会于2001年颁发“文馨奖”予以表扬、勉励,算是政府的一种肯定与感谢。
赖作明说,政府对于漆艺推广活动的补助款,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总是政府表达支持的一点心意,他仍心存感恩。赖作明认为,与漆为伍可以培养一个人极佳的耐力,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让这属于中华文化精髓的漆艺更亮丽。他正努力使台湾漆走出一片天。◇(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