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网上购买 - App Store

写作一点也不难

刘墉
【字号】    
   标签: tags:

如果有一天,老师指着窗前的芭蕉树,叫你以〈芭蕉〉为题,作个“短讲”,而且连一分钟都不让你准备,立刻要你开口。你能说得好吗?还是结结巴巴,才说几句就停住,因为“想不出有什么好讲的”?如果你是后者,就让我教教你说话和作文的“思想方法”吧!

* * *

对的!那是“思想方法”,你会发现当你知道了方法,就什么主题都难不倒你了。

那方法不是由我发明,而是我在作电视记者时学到的,也就是掌握“人、地、事、时、物”的重点。

好比〈芭蕉〉这个题目。你可以想:

“人”是你和你父亲。

“地”是窗前。

“事”是种芭蕉。

“时”是种的时间和不同的季节。

“物”是芭蕉。

于是,你可以说:

今年春天,父亲在窗前种了一棵芭蕉,没几个月,就长得高过了窗子。大大的芭蕉叶,逆光看去,绿得像是翠玉;下雨的时候,雨水打在叶子上,滴滴答答、疏疏密密,那节奏真美得像音乐。但是秋天,才冷了几天,芭蕉的叶子就一一变黄,先是黄得艳,好像枫叶一般,接着则成了焦黑的颜色。爸爸说,“一叶生,一叶焦”,那枯了的叶子就像烧焦的一般,所以称为“蕉”……

我说芭蕉枯了怎么办呢?眼看这芭蕉就要死了。父亲则指着树根说“别操心!你瞧,这下面不是已经有小苗长出来了吗!老的还没走,小的已经生了,这芭蕉就像人哪……”

* * *

回头看看这篇东西,不是把“人地事时物”全放进去了吗?再加上色彩和声音,画面就一下子生动了起来。

好!现在让我们再以〈大雁〉为对象,把“人地事时物”和“声色”放下去,作个短文,并且假设—

“人”是“我”。

“地”是“湖上”。

“事”是“大雁来了”。

“时”是“季节的变化”。

“物”是“大雁”。

你几乎只要按照顺序,就能组合出一句话:

“我看到湖上飞来许多大雁,就知道冬天要来了。”

如果再加上一些想像、声音和色彩,则能变得更丰富—

夜里听见窗外传来嘎嘎嘎嘎的叫声。早上推开窗,发现原本空空荡荡的湖面,一下子多了好多大雁,它们都是脸颊上有一块黑的加拿大雁,夏天的时候飞到北方繁殖;夏天过去,小雁长大了,天也变寒了,就一起再飞往南方过冬。

这里的湖,是它们过境的地方,只会待上两三个礼拜,它们就要再一次地远行,所以每年我只要看湖上大雁的来来去去,就能知道春天来了、秋天到了。

我最爱看黄昏时雁群在天空练习飞翔,它们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彼此呼应着“要跟上哟!别飞丢了哟!”于是我猜,很可能是雁爸爸雁妈妈在叮嘱孩子,孩子又回答爸爸妈妈“放心!我会小心的。”

我更爱看夕阳中雁群降落,它们早早就开始不再振翅,慢慢向下滑翔,落到水面的刹那,又把翅膀高高抬起,啪啪猛拍。接着水上激起一片波纹,斜斜地映着晚霞,闪出点点金光……

* * *

不是简简单单,无论你用写的、用说的,都能引人入胜吗?

为什么?因为首先你没有忽略“人地事时物”,又用大雁的叫声、振翅、滑翔、波光和晚霞,使画面变得生动。

所以写文章不难,人家叫你即席致词也不难,只要你依照那个路线思想下去,就不会差太多。

好!让我再考你一个稀奇的题目吧—

〈传真机〉 请你以〈传真机〉为题,说一段话。

想想,“人”是谁?是“你”!是爸爸!是妈妈!

“地”是放的地方!传真的地方!

“事”是传真。

“时”是什么时候传?何时买的机器?

“物”是传真机!文件、图片!

现在,你先别往下看,想想自己能不能编出一段?

如果想不出,就让我再举个例子—

我们家很早就有了传真机,爸爸说有传真机,许多事情都变得方便了,文件、图片,以前都要用寄的,现在则即使隔着太平洋,也能一两分钟就传到对方手上。

传真机放在爸爸书房,因为跟我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我常可以听到传真机答答答答的声音。爸爸出国的时候,总在夜里传信件给我,我躺在床上,一听见传真机响,就会想“那不是传真,而是爸爸在说话”。就会想,明早醒来,又会有一封爸爸给我的信,躺在书桌上……

* * *

你说,不是非常冷门的题材,你也能应付了吗?

“人地事时物”,这是记者写新闻稿时,必须列入的内容。一个粗心的记者很可能写了一大篇运动会的报导,记录了一堆得奖名单,却因为忘了写那运动会的地点,而成为败笔。

一个展览的新闻,把展品介绍得天花乱坠,但是如果忘了写展览日期和开放时间,也可能造成很大的问题。

记住!

无论说话、写作、采访。先想“人地事时物”,再加上动态、声音或色彩,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

听我说这么多,你还觉得即席演讲和写作有多困难吗?选自《跨一步就成功》(水云斋)

摘自《铁肩担道义--二十堂名家的国文课》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些作品扩展了我的想像空间,丰富了我的言谈内容, 使我对国文的兴趣延伸到生活的许多层面。 有一段时期,我也接近拿破仑的表现: “他狼吞虎咽地阅读所有他能拿到手的书。” 书是有生命的,它会发酵、膨胀, 再变形转化为阅读者的滋养, 使他可以进而撷取更精美的食品。
  • 渴望, 就是这种渴望让我拿到国语课本当天回家即大声诵读一遍, 一学期口粮一晚上吃去大半,直到高中仍旧如此。 朗读一遍,意犹未尽, 再诵二三遍,不知不觉竟能背诵, 在声音的跌宕起伏之中, 感受音韵铿锵、情思绵远、义理壮盛之美, 将人团团围住、缓缓渗透, 吃人参果也不过如此。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 春风吹拂,大地正变得酥软,路边的柳树,也笼着莹莹的鹅黄。河冰化开一道一道冰痕,憋闷一冬天的河水,又欢唱起来了。我知道,人们的觉醒,同样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绘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欢心,流泪,在爱与光明中,在苦难与挣扎中,我们创造着繁荣和文明。在深沉与庄严的歌声中,我们明白了辗转轮回来到世间的意义。
  • 一个一个房间打扫,墙壁,天棚,各种物件儿,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务必做到干净、整洁。儿子很是仔细,就连灯泡都拧下来,一个一个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带回的邪党报纸,该烧的烧,该丢垃圾点的丢垃圾点,不能让它散发毒气。扫灰,也叫“除尘”,或“出陈”,走出旧的藩篱,除陈迎新,多好的寓意。
  • 看来,那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应该改成“上天言实事,下界无欺瞒”才好。没有欺骗,人们才会真诚相待,才会友善,才会宽怀包容,社会不就平安祥和了吗。这正是:大法传世人心归正,春风吹拂万物复苏。
  • 我期待着,神州归正道。我盼望着,江山复清明。我期望着故乡的环境能恢复到童年时的美景,人心像古人一般纯正…
  • 梅花高尚的品格更令我肃然起敬,历经苦寒,迎霜沐雪,坚韧不拔吐露芬芳,这多么像一群行走在山间田野,大街小巷,不惧强权暴力,拎包送福,把真相福音送达千万家的大法弟子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