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贫血的诊治

人气: 169
【字号】    
   标签: tags:

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血球细胞浓度减少、血色素降低或血液稀薄的状态。一般情况下,男性的红血球细胞浓度低于410万个、女性低于380万个或男性血素低于13.5克、女性低于12克,即表示有贫血的倾向。

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工具可将氧气及养份运输到全身各处,贫血就如同运输工具不足,无法充分供应细胞所需。如此,细胞就无法正常发挥功能,人体就会产生疲劳、健忘、缺乏活力等现象,也会因脸色苍白而影响外观。

依症状而分,贫血可分为急性贫血及慢性贫血,急性贫血在短时间内发生,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症状比较严重,会有心跳急促、头晕、四肢冰冷、盗汗、小便量减少,如果不紧急送医,会血压降低而休克死亡,通常发生在急性外伤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大量咳血的病患;慢性贫血是长时间引起之贫血,通常是数周至数月,其症状则慢慢发生而不自觉,直到脸色苍白或头晕时才发现,常见的疾病有自体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发炎性疾病,或慢性溶血性贫血。

如果经过检查发现有贫血,应请医师帮您解释您的检验报告了解造成贫血的原因,而不是盲目地到药局买铁剂或维他命吃就算了。因为贫血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它只是一个“果”,了解它背后的“因”是很重要的。 以下就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贫血作简介。

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血液是红的?这是因为血液中有红血球,红血球中有血红素可把氧气运到全身各个角落。而血红素的核心元素就是铁,体内铁的总含量不足时会造成骨髓无法适当地造血。如果没有疾病或失血,男性可以有效的保存铁质,不容易产生缺铁性贫血。女性则由于月经及怀孕,会有铁质的流失,如果营养上无法适当地补充,体内的铁质就会越来越少而造成贫血,因此女性应比男性更注意铁质的补充。

另一个容易贫血的族群是青少年,由于男性在长肌肉,女性月经来潮,使他们需要更多的铁质,如果营养不均衡,铁质摄取不足,也会造成血红素的下降,如此就会影响学习效率。消化道癌症也可能造成慢性的消化道出血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如果合并大便习惯改变及体重减轻,则一定要做彻底的检查,而不是只服用铁剂治疗。

缺铁性贫血治疗主要以口服铁剂治疗,至少口服6-8个月,空腹服用或合并维生素C服用,吸收效果较佳,如果口服无效,可使用静脉铁剂治疗,临床较少使用。海藻、蛋黄、全谷类、坚果类、绿叶蔬菜都含有丰富的铁质。如果摄取铁质营养补充剂,可以与果汁共饮,因为维生素C有助于铁质的吸收。缺铁性贫血患者饭后也不宜立即饮用咖啡和茶,其中的鞣酸会抑制铁质的吸收。肝脏、猪血、瘦肉(红肉)虽含铁但因胆固醇含量高,以及荷尔蒙抗生素的残留,不需食用太多。

地中海型贫血
地中海型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主要是构成红血球的基因失常,是一种遗传性的血液疾病。国人的发生率极高,大约100个人里就有6-8人是海洋性贫血,尤以客家人较常见。以严重程度来分,主要是依据α或β链制造缺乏的程度,分为轻型、中间型及严重型,大多数患者属轻型。

确定诊断须靠血色素电泳分析或聚合链反应来判断是否为α(甲型)或β型(乙型),但有10%的患者检查均为正常,但还是可以依据血液常规的数据判断其为稀有型的海洋性贫血。夫妻如果同型带因者其胎儿有机会成为重症地中海型贫血患者。对家庭及社会会造成很重的负担,因此,夫妻婚前或怀孕接受地中海型贫血筛检十分重要。只有严重型的患者需要长期输血及使用去铁剂,轻型患者(带因者)无须任何治疗,也无需担心是否会恶化为“重型”,只要在饮食与优生保健上多加注意即可,不必太过紧张。海洋性贫血的患者,不可使用铁剂治疗,但如果合并缺铁性贫血(如经血过多的海洋性贫血妇女)则须先服用铁剂以矫正其贫血。

大球性贫血
常见的疾病有网状球过度增生,慢性肝病、酗酒、骨髓化生不良症(MDS)、药物作用及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所造成的巨球性贫血等,其诊断除了详细的病史外,血清中B12及叶酸的浓度或骨髓检查都可以用来鉴别诊断。长期全素者有可能缺乏维生素B12,体内缺乏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使得维生素B12无法在回肠吸收及做过胃或回肠切除的患者,也可能缺乏维生素B12,蛋奶素则不容易缺乏维生素B12。严重缺乏维生素B12会造成神经受损,被称为恶性贫血。蔬菜如果储存及烹调不当,叶酸就会造成流失。饮酒过量最容易造成叶酸的缺乏,因此如果发现有巨球性贫血应先戒酒再评估自己的营养是否均衡,蔬菜等叶酸含量丰富的食物是否吃得足够。

骨髓化生不良症(MDS)
常发生于年纪大的病患,主因是骨髓中干细胞分化不良,导致周边血成熟细胞减少,有部分急性血癌是由MDS转变而来,其治疗可根据不同的型态而接受不同的治疗,轻型患者只需支持性输血治疗,而重型患者预后较差,需接受化学治疗甚至骨髓移植。

正球性贫血
当检验机器显示红血球大小正常时,有很多考量原因,溶血或大量急性失血、肾衰竭、慢性发炎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轻微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合并巨球性贫血、芽铁球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血液性肿瘤,及骨髓浸润性病变等都是可能原因。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及咖啡色尿,再生不良性贫血是因骨髓中干细胞无法分化为成熟的血球细胞造成贫血、白血球及血小板降低,非严重型患者主要以保守性症状治疗,严重型患者以异体骨髓移植或抗胸腺球蛋白治疗。有相当多的系统性疾病会造成慢性疾病贫血,如自体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正球性贫血诊断较复杂往往需寻求血液专科医师协助诊治。

结论
贫血的发现很容易,但要找出病因才能适当的治疗,贫血不见得需立即输血矫正其贫血,要视病人状况决定。贫血不是感冒发烧﹐吃三天的药就可以改善问题,除了营养的补充,也要注意充份的休息及睡眠。年纪大的病患有贫血时不能等闲视之,因为癌症可能是潜藏的病因,寻求医师的诊治很重要。
文章来源:台湾国军高雄总医院

本文转自互联网,仅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有版权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络。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