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民众存有迷思又忽视征兆 中暑热病频传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一日电)近来媒体披露累计十一人热死,估计热衰竭、中暑但未死亡的案件更多,急诊医师分析,民众存在着人在室内、不晒太阳、包紧紧的就不会中暑的迷思,加上年轻人自恃有本钱或老年人体虚冷热失调,忽视征兆,以致热出病的案例屡见不鲜

洪小姐今天在卫生署说明中暑的经历,她家中从事防水装修生意,两个星期她到工地帮忙,从早上七、八时工作到十时左右,觉得室内空气很闷,人还是不舒服,突然眼前一片黑,醒来时已在医院。据医师蔡卓城指出,洪小姐到院时热到体温四十一度,呈中暑状态。

新竹马偕医院急诊科主任蔡维谋指出,不只烈日曝晒会使人生热病,不通风的室内、地下室也一样,特别是对安养机构内的老人而言,因为体温调节能力与体液血液循环变差,室内即使有空调,但没有开着电风扇通风散热时,就会闷出热衰竭或中暑。

蔡维谋和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急诊部主任蔡卓城说,五岁以下、七十五岁以上是中暑致死的高危险群,国外研究显示中暑时未急救,死亡率达七成五,所以老农热死田边,就是未及时施救,若救回一命,可能有横纹肌溶解症引发急性肾衰竭、多重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入夏以来,卫生署和医界已多次说明急救观念,可是热症病患并未减少,两位急诊医师提醒年轻人和照顾老人的看护注意,当自己或老人有头晕、恶心、想吐、全身虚脱、意识模糊、皮肤湿冷(热衰竭)或皮肤干燥及体温(中暑)上升时,即应警觉到快要热出病。

对病患的正确急救处置五步骤是:阴凉、散热、脱衣、喝水、送医,不可贸然将病患泡在冷水中或以大量酒精拭浴,因为可能会造成心脏过度负荷或酒精中毒,更不可投以退烧药,因为会耽误身降温时机,并增加肝脏负担及干扰体温调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