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百问百答

“孟宗竹”的由来为何?

font print 人气: 55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9日讯】孟宗竹生长于高海拔山区,不但长得俊秀素雅,而且是高经济作物。那么为什么叫“孟宗竹”呢?

孟宗是三国时代江夏人,传说他少年时父亲身亡,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母亲年老、身体不好且常常生病,有一次母亲告诉孟宗,她想要喝新鲜的竹笋汤。孟宗想,现在正是严冬时节,上哪儿去找鲜笋呀?
孟宗明知现在不可能有竹笋,但还是找遍了附近所有的竹林。孟宗找了好久,找不着竹笋,而生病的母亲又要喝新鲜竹笋汤,孟宗又急又愁,情急之下,他跪下来对着竹林放声大哭,并乞求上苍,只希望能让他有竹笋煮汤给母亲喝。

孟宗哭了好一会儿后,突然听到嘎嘎作响声,原来是在他的眼泪洒过的土地上,正有东西在慢慢的往出冒。不久,孟宗看见嫩笋了,嫩笋还在不断的向上长。
孟宗见到这情景真是太高兴了,猜想是上天怜悯他才送他竹笋的。孟宗立刻将眼前的竹笋摘回去做汤。母亲喝了竹笋汤以后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了。

后来这种竹子就被称为“孟宗竹”;而笋子则称为“孟宗笋”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巳节”的主要内容原为祓禊,在暮春三月举行,所以也称之为“春禊”。晋以后,三月上巳祓禊的活动逐渐有了变化,人们除了祓禊袪邪,传达对天地的虔诚敬仰外,文人雅士还开始饮宴赋诗。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曲水流觞”的活动了。
  •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护驾感人肺腑的故事,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宠妾骊妃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重耳为了逃避骊妃的迫害,而被迫逃离晋国。
  • “清明”是节日,也是节气的名称。作为节日的“清明”与作为节气的“清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上来看,清明节是从“清明”这一个节气演变而来的,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清明”和“冬至”两个节气演化为节日;从区别上看,节气只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风俗习惯和纪念意义。
  • 传说古代在没有墨的时候,写字和画画很不方便。周宣王时,有个叫邢夷的人,他很擅长绘画。
  • 满清末年清政府颟顸无能,朝政腐败,然而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骄纵自大,闭关自守。当时欧美列强日渐壮大,并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 过年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团聚、祭祖、祈福和欢庆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 人一生周期除了生死之外,成年和结婚、生子都具有人生阶段转换的重大意义了。所以在这些重要的日子,都留下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礼仪,丰富这些日子的内涵,同时也给予人丰厚的祝福!本文就来说说喜获新生儿的民俗礼仪。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