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外婆的养女,在我有记忆的岁月里,我的家庭过得非常的艰辛不顺遂,饱受生活困顿煎熬的母亲,常常向我们叙述着外婆对她种种不公平对待情事。讲到情绪激动处,我们常常是变成了她情绪宣泄的唯一出口。如今,那受苦的母亲已回归天家,而那受伤的孩童,正在学习的道路上迈开步伐,尝试着让那受伤的内在结疤。
关于“家”的认识,对迈入中年的我而言,着实感受到它是那样一个令人心灵颤动的过程;那自生命底层爱与苦痛的浮现与剥落,无比挣扎,也无限真实。童年环境所型塑的内在驱力(driver)——要努力、要坚强、要完美,如影随形的跟在生命及婚姻生活中,让自己无法放松愉悦的生活。
尤其是在我的孩子即将进入幼稚园大班时,对于生涯规划跑道的转换与亲职的角色分工,有着一股说不出的犹豫和徬徨,那种渴望安定有家的亲密归属感,不断冲击心灵内在的我。生活中好像随时浮现着妈妈的影子,明知道自己和妈妈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不知不觉却又重蹈着妈妈的模式,让先生和孩子受了许多的苦。在无数次价值观的夫妻冲突中,让自己深恶痛绝(不喜欢自己的强势态度),决心寻求专业机构的协助,尝试调整和改变。
十多年来,借着社区认辅团体所引领的自我探索、自由书写、艺术治疗及家族治疗等课程,那源自家的爱怨嗔痴与心灵深处的纠葛,在身旁的伙伴陪着流下真情的眼泪时,有了出口也有了新的体悟,更心疼母亲所遭受的苦痛。纵使人生依然风雨不断,依然有泥泞胶着,但因着至情与感恩的心,似乎带来一丝暖意一些勇气,终能突破重围。
爱是促动“生存”与“成长”最重要的养份,也是人们内心最深的渴望。《以母爱为名》这是一本有力量的书,透过本书你将更了解正视母子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是开起人寻找自己存在意义的第一步。本书适合于社会快速变迁年代的我们,藉由阅读本书你将会发现捆绑自己受苦的根源,找到情绪的出口,释放父母,疼惜自己,且让你的生命蒙受更多喜悦和自由。
祝福与苦难往往是一线之隔,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感恩今日、明日、每一日的生命和家人,感恩这些美好的给予,更深深祝福普天下的母亲和孩子们喜乐平安。◇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