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足球- 线上博彩全攻略 shouye
表演艺术

漫谈中国舞:唐朝字舞《圣寿乐》

唐高宗武后时期,制作了阵容庞大的字舞:《圣寿乐》。根据《旧唐书·音乐志》的描述,参与这个舞蹈的人数共一百四十人,她们头戴金铜冠,穿着五色画衣,用舞的行列摆成不同的字。每变一次队形摆出一个字,总共变化了十六次,摆了十六个字,即“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

到了玄宗时期,进一步发展了字舞,除了“作字如画”,还增加了“回身换衣”。唐朝崔令钦撰写的《教坊记》记载:开元十一年初,制作了《圣寿乐》。舞蹈者分别穿着五种颜色的画衣,每件衣服的衣襟上各绣一朵团花,颜色同舞衣同。又“制纯缦衫,下才及带,若短汗衫者以笼之,所以藏绣窠也。”舞蹈开始后,舞蹈者出场,都是缦衣舞;等到舞到第二叠,舞蹈者当众“从领上抽去笼衫,各怀内中”。观者忽然看见舞蹈者变换了衣装,没有不惊讶的。

当时的中侍御史平冽曾作《开元字舞赋》,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其曼妙的舞姿。舞蹈者出场,就像“八佾之羽仪繁会”,像“七盘之绮裒缤纷”,雷声阵阵,旋转如风,与鼍鼓的节奏非常和谐。随之,像鸾鸟一样迂回,像仙鹤般玉立,在模仿鸟的行动中,排出了文字,丝毫不差,十分壮观。

紧接着,舞蹈的队形逐渐向左右分开,如鸟儿张开了双翼。舞蹈者神采奕奕,“被威仪而抑抑”(庄严而美丽),如盛开的桃李,满面春风。一色的罗衣,好像天空中的云霞。就在这往来之际,一些舞蹈者突然不见了,而衣服的更换也在倏忽之中完成。舞蹈者先是披着朱红和绛紫彩衣,随即变成了绿色或大红。组完一字,稍有停顿,又变换成另外一字。观者无不震撼。傅仲的《舞赋》只能描绘出她们俯仰的舞态,但却不能看出回身换衣的变化。在平冽看来,舞蹈家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或缓或急,都合乎节奏,进退有序。

平冽认为,“字以形言,舞以象德”是从开元时候开始的。可见,当时字舞所表达的内容是对帝王仁德的歌颂。

从开元时起,字舞逐渐流行。

德宗时,南诏归唐,曾作字舞《南诏奉圣乐》。舞人十六,执羽翟,以四为列。舞“南”字,歌《圣主无为化》;舞“诏”字,歌《南诏朝天乐》;舞“奉”字,歌《海宇修文化》;舞“圣”字,歌《雨露覃无外》;舞“乐”字,歌《辟土丁零塞》。

此后宋、明、清代也都有字舞出现。字舞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舞蹈。

──转自《正见网》(有删节)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