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慧远

木木
font print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小时候就喜好书。十三岁时跟随舅舅令狐氏游学许昌、洛阳。他博学六经,尤善老庄之学。对于其学识,没有人不敬服的。二十一岁时,慧远欲渡江东与范宣子共同隐居。不巧的是,正值石虎死,中原大乱,通往南方的路被阻塞了。他只好耐心等待。后来他听说高僧释道安在太行恒山立寺,以弘扬佛法闻名,遂前往听法。听法后,豁然而悟,便与弟弟慧持出家受戒。
慧远出家后,勤加修炼。道安称赞说:“要使大道在东土流传,就全靠慧远了。”

因为战乱,慧远跟随师父道安不断迁徙。后来他们来到了襄阳,在此讲经说法十五年。此后,慧远与弟子数十人南往荆州,住在上明寺。不久,又决定前往罗浮山。途经庐山时,慧远被其清净所吸引,决定在此停留。他们开始住在龙泉精舍,此处离水源比较远。慧远就用锡杖叩地:“如果这个地方能容我们栖身,当使枯竭的土壤中冒出泉水。”话音刚落,水便涌了出来,形成了一条小溪。因此精舍被称为龙泉寺。不久,浔阳一带大旱,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慧远就来到水池边,闭眼诵读《海龙王经》。一会儿,有巨龙从水中跃到空中,随即下起了大雨。

陶侃镇守广州时,有渔人在海中见到神光,乃是阿育王像。陶侃即接回送到武昌寒溪寺。寒溪寺主持僧珍曾经去夏口,夜里梦见寺中起火,只有安置阿育王像的屋子独有龙神围绕。僧珍觉醒后飞驰还寺,果然寺已经被毁,只有放置阿育王像的屋子留存。后来陶侃调任,因为像有威灵,便派人来迎接。数十人刚刚把像放在船上,船就沉没了。在慧远创建东林寺后,他虔诚祷告,阿育王像飘然而至。

慧远在庐山修炼三十余年,弘扬佛法,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被视为佛教净土宗的初祖。

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慧远圆寂,终年八十三岁。

(《神僧传》卷二)

──转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高僧传》卷三记载,求那跋摩是刹利种姓,世代在罽宾国为王。父僧伽阿难,抛弃王位,隐居山林。求那跋摩十四岁时见解即已超凡,而且崇德务善,懂得仁爱。
  • 于是耆域对着树念起了咒语,不一会儿枯枝变绿、发芽、生叶、开花。其神通让人惊异。
  • 杯渡,不知其俗家姓名。他常常乘着木杯渡水,人们因此以之为奇。在冀州时,杯渡寄宿在一处人家。其家有一尊金像,乃是杯渡三年前寄放在其邻居家后被其骗取的,杯渡遂将其取走离去。主人觉察骑马追赶,但无论怎样加鞭,都赶不上在前边缓缓而行的杯渡。
  • 康法朗,中山人。少时就出家修行,守持戒律。曾经在阅读经书时见有双树鹿苑之处,不由的感叹说:“我已经赶不上圣人,但怎么能不亲眼看一看圣人所居之处呢。”于是发誓前往迦夷仰瞻佛祖遗迹。
  • 王七收下师父给的盘缠,准备离去时,道士提醒他说,“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的修身养性,否则这套本事就不灵了。”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在玉皇殿主阵失利后,王兰英、杨延昭及穆桂英率领将士一度攻下玉女、铜光等数十阵,并成功让黑水、西夏国军士倒戈投向宋营,然而此时辽国萧太后前来亲自坐镇,辽军士气大增,宋辽双方互有胜负,战况陷入胶着状态长达数月之久,宋军诸将士苦思对策,始终难有进展。
  • 等大伙儿进入内室,只见壁间挂了一幅赵子昂所绘之马,内有一匹,毛色与丢失的马儿非常相似,马尾巴处被香头的火炷所烧。此时崔生方始悟到,那马,原来是东邻家的画中之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觉呢。
  • 古籍曾记载一位高人。此人常常与虎为伴。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虎是危险的动物,这位古人为什么会与虎为伴呢?他又是如何驯服猛虎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颗善心,在处理问题上动善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