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艺术的反思

微言
font print 人气: 47
【字号】    
   标签: tags:

从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开始,欧美视觉艺术的主题一直是关于神到人的故事。到了十九世纪晚期,随着产业革命的发生,人类在科学上的发现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疏离,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注1),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所谓“现代”天地。现代艺术、现代主义随之应运而生,至此艺术成了科学的追随者并且服膺着现代主义。

布奎罗的画《母与子》(1879年)是当时的巴黎学院派的画风,对人物的描绘细腻、准确和生动。

从莫奈的《哺乳图》(1879年)可以看到画家的着重点是笔触油彩所产生的效果,而不是对人物准确深刻的描绘,这就是所谓现代画派,后来这种绘画方式慢慢就取代了学院派。

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于1877画了一系列冒着浓浓蒸气烟雾进站的火车;画中高耸坚硬的玻璃钢铁车站建筑 (The Gare Saint-Lazare series)显示出进入现代的欧洲城市的生活面貌,艺术家所喻示的不仅是工业革命中的巴黎“机械美学”已形成,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而这个画法的观念自始一直就紧跟着机械文明,现代艺术从非主流到主流,最后主导整个学院派,并且成了一个贯穿的体系。

莫奈笔下的巴黎火车站,喻示工业革命后的巴黎“机械美学”已形成。

产业革命后的印象派、现代艺术在绘画中追求物理性的科学元素。从最早纪录光影,在自然中的浮光片羽对 “短暂”现象的追求;从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开始,这与过去对绘画所赋予永恒的精神内涵是相背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思想变革,影响了艺术家的思维也改变了画家的作画方式,而这种思想的变革最终成了一种创作的机制。

继印象派之后是表现派的出现,表现派追求情绪与感觉的解放。例如被称为野兽派的马谛斯 (Henri Matisse) 用大胆奔放的原色系,还有线条夸张,动作扭曲的德国表现主义 (German Expressionism) 。以及立体派 (Cubism) 先驱塞尚(Paul cezanne)用构图色彩架构空间,从平面里建构多重点透视的图像空间。

欧普艺术来自英国 视觉的物理原理

莫奈、马蒂斯、塞尚这三位早期现代艺术中不可略过的人物,他们在绘画里所探求的与以往绘画最大不同的是 ─ 对绘画中实验物理性的投入,以及科学思维的探求,而不再是专注在对被画者的精神理想状态的描绘。这与自十八世纪启蒙主义后的的西方社会,对科学的崇拜似乎是同出一辙。从形式观念上去突破传统而不是所画对像物的精神内涵的琢磨,艺术家似乎像企业工厂一样必须不断的供应新产品同时又研发新方子。

这种思想的变革不约而同的发生在欧洲不同的国家,例如法国纯粹主义画派 (Purism) 的列嘉 (Fernand Leger)说:“逻辑、机械,规则性的线条,纯粹的元素,是他追求的。”(注2)

崇尚“机械美”的列嘉画的“玩牌者”

苏联绝对主义 (Superlism) 艺术家马列维奇 (Kasimir Malevich) 曾说:“ 绝对主义者已扬弃对人面貌的描写,企图找寻新的符号,描述直接的感受 ,因为绝对主义者对世界的认识不是来自观察或触摸而是凭感觉”。(注3)

意大利的未来派(Futurism)在绘画中和雕塑里都尝试把机械与动力的产生与现象表现出来,这一派涉及的艺术家很广(又名机械美学),荷兰则有蒙得利安 ( Pet Mondrian),晚期几何构图 (The Still )风格派的画风甚至影响到欧洲建筑室内的流行风尚。

意大利的未来派追求动力与动态

薄邱尼“未来派的水平构成” 1912

“新娘被他的汉子剥光” ,从视觉的认知,人被物件化、机械化,最终人被机械取代?

与达达主义不可分开谈论的杜象 (Marcel Duchamp) 不论是私下或公开都表明他对科学的崇拜与追求,他曾说:“艺术家可以像科学家一般有智慧的去驾驭数学的思维。”他的巨作大玻璃(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1915-23) (又名新娘被他的汉子剥光)。此画是由油彩、玻璃、橡胶铅圈,在画布上拼贴画成的作品,它得自巴夫洛斯基写于1908年的一篇关于四度空间的故事,这张画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方的玻璃则代表新娘子,下方有九个象征男子汉的模型物件与巧克力研磨机。这张画表面讲的是人的事物与活动,所呈现的图像却是工业产品物件,象征性的四度空间,若不是艺评家作家安德柏东 (Andre’ Breton)洋洋洒洒撰文解读这张暗晦难懂的大玻璃,此画的意义又何在?杜像是影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最深远的人,他颠覆了传统艺术里所有的本质,继大玻璃,喷泉(又名小便池) (Fountain)是1917完成的一个既成物(Ready made),这个从工厂制造出来的家庭日用品,经过艺术家的签名,展放到美术馆就是艺术品了,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也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社会状态。

杜象的 喷泉 (小便池) 至今尚无人能超越他的 “极致” 1915-1923

二十世纪主要的艺术流派无不关乎现代性的发展、反省或批判。另外就是提倡原始主义;从非洲艺术中找寻营养灵感的有毕卡索、马谛斯。高更 (Paul Gauguin) 则从巴黎出走到大溪地,这些都可视为对欧洲文明与艺术的反动。

达达主义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荡不安的欧洲社会所带来的挫折感而发,艺术以激烈的手段省视现代文明,挑战传统艺术的本质,从嘲讽到虚无,而另一方面则用工业文明的科学方式思维创作着,这是现代艺术最吊诡的地方。

杜威说:“无须任何完整的观念与态度是目前时代的主要理智特征被尊为后现代的本质 ”。

机械文明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也逐步的从艺术家作画的方式,笔触到所用的材料一点点的影响画家看世界的观点态度,从感发性的下意识到意识,从非主流到主流,最后主导整个学院派。

而达达主义、杜象从欧洲烧到纽约,(杜像在1913到纽约于1921 回到巴黎战后移居纽约1951年) 。他是后来的观念艺术、普普艺术、装置艺术等的始祖,在他之后的现代艺术都未成越过他的范畴,杜象颠覆了所有传统艺术的法则。

商业艺术的登堂入室─ 我思故我在,“我买所以我存在”,商业艺术取代了人对神的仰望,购物恋物占据了现代人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以经济强国之姿推销抽像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 ),并且积极的投入美国所领导重塑的现代意识。到了五十年代英美的商品艺术打入欧洲,现代艺术的重心也从巴黎移到纽约,普普艺术兴起,商业艺术,大众文化进入美术馆,再加上传播媒体的普及化,所谓后现代来临。六○年代晚期,后现代主义笼罩西方社会,艺坛与学界对现代与后现代的探讨与批判相互激荡(注4)。而七十年代不满商业艺术的极限主义(Minimal Art)出现了,在画布上经营单一的几何图形与线条,单一色调的营造又名极简主义,想把纯朴绘画的感觉找回,事实上他们却用了很多的工业产品,做为他们观念艺术的一种形式,其行动与其立意有矛盾之处,更难说的是极限主义与普普艺术有多大区别,不一样的是一个是比较高级的工业品,一个是便宜易懂乐见的美国生活中的大众产品,汤罐头,家家户晓的明星像、名人,好人坏人。基本上极限主义与观念艺术是同出一源。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影响对物质精神的探求似乎是现代艺术奉行的圭臬。这似乎成了无法变更的事实,其实真正的极限应该是什么都不做不画才是。

极限主义的色区绘画,以色彩本身的相互关系营造出一种气氛。

被“艺术化”的美国大众文化侵入每一阶层

后来的行动艺术派风行一时,倒与极限主义相互呼应,其方式是放下笔用身体沾上油墨在画布上滚动画画。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油画技巧在西方美术曾达到了顶峰,与画家对油画材料使用技巧的工夫有绝对的关系,自从美术学院取代了学徒式的教学法,酌重思想观念性,不肖技法的琢磨,再加上工业革命后大量生产的绘画工具,尤其是原料由厂商包办制造,画家这门专业技艺就几乎失传了。

史学家科林乌说:“对于习惯研究科学或哲学知识的历史学者,艺术是一块不宁静与痛苦的景象,因为他似乎恒常地往前往后走,一个流派一经建立之后总是预示着堕落的开始。”这话当然是对现代艺术而言。 

在这二十一世纪初或许我们可以来检视探讨一下当今的现代艺术除了带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派别与多样性的视觉经验之外还有些什么? 艺术是是实证科学吗?还是一种企业经营?

自杜象的小便池出现后,艺术界就喊着绘画已死了! 喊了快一百年,绘画并没死,只是荒芜了,准确的说是 ─ 堕落沉沦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晚年时说:“只有神能拯救我们 。”

而当今艺术家(画家)最大的使命是如何回归到正统绘画的本质,身心合一的画出优良品质的画来,走上人类真正的艺术之路。

注1:指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自由市场论
注2、3: “Modern Artists On Art – Ten Unabridged Essays” Edited by Robert L. Herbert 1964
注4: The Passion of Western Mind (西方文明的激情) 因此,后现代的心灵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的反面是缺乏一种世界观的坚固基础,内部与外部实在深不可测地交错在一起…… 在科学中同在哲学、宗教或艺术中一样真理与实在的性质都是完全含糊的。
……………………
“人们成为无精神的专家,无心肠的纵欲着,这种废物想像自己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 节录 Richard Tarnas 《论后现代》)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会说故事的图画”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希望呈现“图像”能够超越文字描述、为观众提供更丰富讯息的潜力与特性。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选粹新展:“四通八达——古代道里交通图籍展”,呈现丰富多元的古地图世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携手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将于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带领观众跨越古今东西的时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经典隽永之美。
评论